您当前的位置 : 平阳网  ->  频道中心  ->  快讯 -> 列表

【平阳故事】从人力到智能,平阳教学模式大变样

2018年12月14日 11:21:00 来源:平阳新闻网

  本网记者 王秀华 编辑 宋淑莹

  近日,记者在昆阳三小智慧教室看到了这样一幕:两位老师用手指触摸大屏幕,翻转、放大图片;用云校平台随机给孩子们派发抢答题、小任务和测验;孩子们用手中的平板电脑快速答题。答题过程中,一体机屏幕上清晰显示出了做题的进度和准确度……

  

  

  而这样的教学场景,对于上世纪70年代从事教师职业的张老师来说,当时是无法相像的。

  张老师是昆阳一小的退休教师。40多年过去了,她还依稀记得那段艰苦岁月。那时,校舍大部分是破旧房,并且常常在殿宇中开班上课。农村中心校基本没有像样的操场,运动设施设备奇缺。一所学校20多个班级仅有一两架风琴,更没有专门的音乐教室。教室中仅有的教学设备就是黑板了,若再配上一块小黑板算是不错了。那个年代,老师教学基本上靠一张嘴巴,常常说得口干舌燥。为了让课堂变得生动,用心的老师会制作一些手工剪纸、模型,以便于学生接受新知识。

  叶老师如今50岁,教龄30年。提起往昔,教学模式是变化最大的。1987年毕业后,叶老师在万全一农村中心校任教。那时的条件很简陋,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台录音机便是全部的教学设备了。水泥黑板会反光,老师写的字很多孩子都看不清楚,老师们只能事先把重要的内容写在木质小黑板上,上课再挂上去。因为小黑板可以提前写好,能节省不少时间,所以特别受老师欢迎,经常一小块一小块拖着挂。

  到了后来,学校有了幻灯机,但是画面很模糊,老师们还要事先把内容写在透明塑料片上,遇到一些复杂的图案就得花钱请专业的老师制作。那时县前头有位教美术的朱老师,可以帮老师们量身定制。

  说到期末复习,一叠叠的复印纸,是多数人学生时代的深刻记忆。那个时候还没有复印机一说,须老师自己熬夜刻蜡纸,再一张张油印出来,发给学生做。老师们自己设计的复习资料能针对课文重点难点和学生薄弱环节进行梳理、强化,特别有针对性。叶老师告诉记者,用蜡纸、铁笔刻字需要真功夫。她刚毕业时,刻钢板还不熟练,常常把蜡纸刻破,然后油印出来的资料就会很脏。有的老师刻的字就像打字机打印出来一样,美得很,大家看了就会啧啧称赞。

  经过40年的飞速发展,今天的平阳教育面貌可以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小黑板换成了电脑、投影仪;水泥黑板变成了平整的金属黑板,还可以抽拉,使用方便;学生复习有现成的资料,老师出题有打字店帮忙排版,打印;标准化校舍、塑胶运动场,专用音体美教室、实验室、图书室、钢琴、电脑、多媒体一应俱全。

  21世纪,随着教学设备的日新月异,教学理念也逐渐发生了改变。叶老师告诉记者,以前,老师是主角,课堂上更讲究老师如何教。现在,学生是主角,老师如何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引领孩子学会思考和讨论才是重点。

  

  延伸阅读:

  记者从县教育局设备科了解到,目前我县已为16所学校配置智慧教室,共62个;34所学校配备了交互式教学一体机,共234个教室。

  据介绍,智慧教室在具备交互式教学一体机功能的基础上,每位学生可通过平板电脑与老师进行互动。而交互式教学一体机具有触摸手写、三维地图、模拟乐器演奏、橡皮檫等功能。通过手机和教学一体机同步,老师们可以在教室任意位置控制大屏幕播放,可以即时灵活地引入信息,并进行编辑组织、展示和录入;可以将课堂内容录制存档,并通过网络空间推送给学生。

  高科技为教学带来了方便,声、图、文结合使课堂变得更生动、更吸引孩子,特别是资料、题目答案的呈现,直观、一目了然。但也有弊端,图像的直观性破坏了课文中一些需要想像的美感,让孩子们产生了视觉疲劳,特别是一些优美的段落,还是需要让学生沉下心去咀嚼文字,细细品味。

网络编辑:张超霞

【平阳故事】从人力到智能,平阳教学模式大变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