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平阳网  ->  频道中心  ->  平报小记者  ->  我爱写作文 -> 列表

铭记初心·砥砺前行

2018年12月13日 10:56:00 来源:平阳新闻网

  岁月辗转成花,时间流逝成歌。四十年前,这里是青山环绕,阳光沐浴的地方,欢声笑语荡漾在山水的屏障之间。四十年的足迹,在崎岖不平的黄土路上踏出一个个坚定厚实的脚印,深深地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中。

  时光流转,古朴的木板上早已积了一层厚厚的灰尘,错落有致的石头路早已被世人的鞋底磨平了所有棱角。遥望那白墙黑瓦、逶迤绵延的青山、潺潺的流水伴随着古色古香的老街,积淀着峥嵘,记录了一代人的足迹,那段艰苦而又美好的岁月。

  四十年的征程,四十年不变的初心,四十年的砥砺前行。

  四十多年前,这里有一片低矮的茅草屋,一条条泥泞而崎岖的羊肠小路,废墟上堆积着一层层沙土,瓦片像破碎的黑白相片一样,一大片一大片死气沉沉地躺在杂草堆中。一批风华正茂的知青,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辛勤地劳动着,努力用自己的双手挥洒汗水开拓出一片天地,为人民的幸福生活奠基,即使黑暗的社会一次次地打压,繁华热闹的街道也变得毫无生气,但那股发自内心的热情却从未减退。“红薯面,红薯馍,离了红薯不能活,”卖红薯的妇人嘹亮地吆喝着,竖起的长发如柳树的枝条般柔顺。街上孩子们做游戏传出的阵阵笑声,给冰冷的世道一点童话,一点诗意。那时的世界,有多少“真实”让我们看见,又有多少“谎言”我们必须穿越?

  多年以后,改革开放了。这里,是机器耕作的农田,做到了真正的“事半功倍”,而不再是喊着号子,赶着老水牛满脸通红的老农民。剩下的,便是当年的知青变为的耄耋老人;当年衰败的街景成为了3A级旅游景区,前来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夕阳下,家家的屋檐上都挂满了大红灯笼,折射出一道道金色的光芒,农家乐里不断传出人们谈笑风生的声音;买糖画的老公公坐在板凳上,悠闲地用钢勺一遍又一遍地搅拌锅中粘稠的糖,在平滑的大理石板上画出栩栩如生的动物,吸引着街道上玩耍嬉闹的孩子。

  撑一把油纸伞,在下着牛毛小雨的日子里,踏上这条亭子路老街,一股浓厚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古朴的木板房,长满青苔的石头,爬山虎缠绕着一间间低矮的房屋,鸟儿在树枝间穿梭、啼叫。

  在有着独特格调的纯手工糕饼铺,团团蒸汽中忙碌的老板额头上布满了汗珠,脸上荡漾着真诚的微笑。他全神贯注地盯着案板,一会儿从木柜中取下什么工具与食材,专心致志地制作老街一道可口的美食——桂花糕。正往雪白的糕点上撒一把飘香的桂花,细心地把它切成一小块一小块,装在精美密封的盒子里,保留了美食的本味,让食客们尝到了秋天独特的味道。

  雨渐渐停了,太阳在云层中微微露出了脸,洒下一片金黄。今天,天好蓝,阳光好暖。在小木屋中打铁的汉子正从被烟熏得乌黑的墙壁上取下一把古老的火钳,用一只大手把用火钳夹着烙得通红的铁块放进冷水中降温,只听见“呲”的一声,水面上冒起一团白烟。那只伤痕累累的手上,留下了岁月的故事,时光的痕迹,以及事业带给他的烙印。半晌,他又用湿透了的衬衫抹了一把汗水,继续用铁锤不断“啪啪”捶打着各种铁件,折射出条条金色的光辉,发出了阵阵清脆悦耳的声音,颇给老街增添了几分古朴的色彩。

  夕阳下坐在藤椅上神情泰然的老妪,银丝满头,轻轻摇着蒲扇,默默凝视着过往的人群,没有任何的要求与幻想,只有那已实现的四十年前的美好期盼。她仿佛在回味老街远近美好的往事,月升日落间,细沙摩挲,轻得我们不为所知不为所动。年华静好,苍老迟暮的力量细细地爬上额头眉心,细细回味。

  一位农家老人,一张黝黑的脸颊上布满了皱纹,展现出农家人独有的健康,一手灵活地弹弦,一手熟练地拉着胡琴,嘴中轻轻地吟唱着,吸引散步的人们纷纷驻足观看,聆听着这来自上一辈人的歌声。那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绿了希望的田野,使断壁残垣的乡村,林立起了一幢幢用砖瓦砌起的房屋。村庄里建起了粮仓,让饥寒交迫的人们有了温暖的寄托与依靠。

  人们的思想不再落后、保守,而是对未来充满着无限的期望。南飞的鸿雁上下翻飞地聚集在小镇上空,仿佛是在传递新时代的讯息,它们飞遍祖国的角角落落,让喜庆的花朵开满每一个有人居住的地方。

  苏步青学校 七年(1)班 周兆上 指导老师 施明城 编辑 朱晗

网络编辑:雷鹏

铭记初心·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