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平阳网  ->  频道中心  ->  历史 -> 列表

南宋状元周坦籍贯考

2018年11月21日 14:02:50 来源:平阳新闻网

  陈正印

  周坦,字平甫,号瑞江,南宋理宗嘉熙二年(1238)戊戌科状元。官至宝章阁直学士、朝议大夫、知徽州军州事,特授中奉大夫守宝章阁直学士致仕,或被追赠刑部尚书及谥文肃。关于周坦的籍贯,也就是他应该算哪里人,主要有平阳、瑞安两说,笔者结合相关方志、类书、文集等资料,并对材料进行分析考辨,以求去伪存真。

  一、方志记载的周坦籍贯问题与考辨。

  (一)省级方志。清朝雍正《浙江通志》卷一百二十八《选举》记载为平阳人。

  (二)市级方志。明朝万历《温州府志》、清朝乾隆《温州府志》均记载为平阳人。

  (三)县级方志。明朝嘉靖《瑞安县志》、隆庆《平阳县志》、清朝康熙《平阳县志》、乾隆《平阳县志》均记载为平阳籍。清朝嘉庆《瑞安县志》、民国《平阳县志》与《瑞安县志稿》均作瑞安人。

  综合以上情况,可见《浙江通志》和各版《温州府志》均认定周坦为平阳人,同时最早的《平阳县志》和《瑞安县志》也均认同周坦为平阳籍,特别是嘉靖《瑞安县志》明确载有“后贯平阳籍登嘉熙第”,照理说周坦的籍贯或者说周坦是哪里人应该不成问题。有意思的是清朝嘉庆《瑞安县志》和民国《平阳县志》都不因循旧说,那我们就来看看到底是什么理由。

  嘉庆《瑞安县志》给出的理由是:“案府县新旧志周坦状元坊瑞邑有二,一在城市心街,一在三十九都来暮乡永安市,即其所居之旁有思亲石亭,现存复有《咏永安八景》诗,见于《周氏家谱》。又《元史·孝友传》:周乐,瑞安人,宋状元坦之后,是坦显系瑞人,各志未经详考,作平人,误。”理由有三,一是瑞安有两座周坦状元坊,二是周坦作有《咏永安八景》诗,三是其后人周乐为瑞安人。其实这三个理由一个都站不住脚。关于周坦状元坊,温州地区其实共有四座,除了瑞安的两座,另两座一在永嘉郡城(即今温州市鹿城区,见民国《瑞安县志稿·古迹门》),一在平阳城东柏阳(参见万历《温州府志·建置志·坊表》、民国《平阳县志·古迹志三·坊表》),其实不能说明其籍贯问题,但同时也各有所由,容后分析。关于周坦写有《咏永安八景》诗,这当然也不能成为他是瑞安永安人的证据,否则古来诗人到处游山玩水写有诗作怎么办?岂不是到处有人争?不过周坦写永安诗倒确实曾在永安居住,也到后面再说。至于说他的后人周乐是瑞安人,欲逆推周坦也是瑞安人,只能是说这话的人太糊涂了,根本不值一驳。看来,明朝嘉靖《瑞安县志》说周坦“贯平阳籍”,而后来的清朝嘉庆《瑞安县志》说周坦“显系瑞人”并无确切证据,只不过是一厢情愿罢了。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自周坦生活的13世纪到清朝中叶即19世纪,600年间,省、市、县各级方志都认定周坦是平阳人,直到清朝嘉庆《瑞安县志》即近200年才另立新说,但并无确证。

  民国《平阳县志》给出的理由是:“案旧志是科有状元周坦,考坦系瑞安人,平阳孔氏甥,详见《遗事》,《霁山集·寄周计院》诗注、《清颍一源集》陈昌时《周尚书故第》诗注皆可考,兹删。”那么这些证据可靠吗?所谓《遗事》,即民国《平阳县志·杂事志·纪遗》,谓“周坦父朝奉君,瑞安永安市人,赘平阳孔氏,生坦,而夫妇俱没,葬新罗山。舅庆夫抚坦为子,授以经业,已而舅子梦斗生,乃命归宗”,系录自平阳《孔谱》。民间宗谱记载,一般只作参考,这里采用其说,应该是认为那两个诗注“皆可考”,关键还得看分别是怎么注的。林景熙《寄周计院》诗章祖程注,谓“埏,瑞安人”,“《瑞安州志》:义井在永安江之湄。谶语云:‘义井好系船,永安出状元。’宋嘉熙二年,周坦廷对第一。计院盖其后也。”而在瑞安陈氏《清颍一源集》中,陈昌时《周尚书故第》诗其实并无相关注解,应是民国《平阳县志》编撰者误记;倒是陈养浩《远归答周计院》,注有“计院名诞,永安市人,状元坦之弟”。两者记录颇有出入:一名埏,一名诞,是两个人,还是同个人只因记录有误?一谓周坦后人,一谓周坦弟,孰是孰非?是一个周计院,还是不同辈份的两个周计院?若是周坦胞弟为瑞安人,倒是能证明周坦是瑞安人;若是周坦后人为瑞安人,又与周坦何干?而从周计院与林景熙交谊看来,两者年纪应相差不大,当以章祖程注为确,其为周坦后人,根本无法逆推周坦也是瑞安人。一般认为周坦生于庆元二年(1196)或嘉泰元年(1201),而林景熙生于淳祐二年(1242),若是周坦亲弟,从其幼孤看来,其弟年龄必然比林景熙大三四十岁,与该周计院完全不符。

  综上所述,周坦籍贯在平阳,也就是说他算平阳人,应不成问题。

  二、周坦的出生地在哪里?父亲是哪里人?

  迎周坦状元及第荣归事有三个版本,罗列如下。

  一是明朝郑思恭《东昆仰止录》版:初,公(周坦)幼孤,母寡居。瑞邑一大姓梦娶是妇当得状元子,因媒继室。及公长,果及第。柏垟周氏与瑞邑大姓争迎,前途彩旗一联云:‘来迎天下文章伯,归拜昆阳父母家。’公即归柏垟拜墓焉。

  二是平阳《孔氏宗谱》版:(孔庆夫)始得子不嗣,乃养外甥周坦为嗣,授以经业。宋理宗嘉熙二年,状元及第,复姓归宗。安固(按:即今瑞安)率先趋迎。公闻之笑曰:“父母之邦,岂有以穷达间矣!”爰自剪旗一,联云:“来迎上国衣冠伯,归拜昆阳父母邦。”命子侄数人要于路,坦见之,即驰归平阳。时,子梦斗尚幼,后亦登进士第。

  三是民国《平阳县志》版:宋嘉熙二年,(周)坦状元及第,瑞安争先迎,(孔)庆夫笑曰:“父母之邦岂以穷达有间耶?”乃命子侄往郡迓之,帛书一联云:“来迎上国文章伯,归拜昆阳父母邦。”坦见之,驰归平阳。

  先来比较一下对联的一、二两个版本:

  来迎天下文章伯,归拜昆阳父母家。(郑思恭版)

  来迎上国衣冠伯,归拜昆阳父母邦。(孔谱版)

  内容有同有异。异者,首先是“天下”与“上国”的区别。从对仗角度,“天下”对“昆阳”工整而巧妙,山南水北为阳,“阳”可表方位,与“下”为工对,“上国”与“昆阳”作对仗则方位颠倒,明显欠工。其次是“文章伯”与“衣冠伯”的区别,文章伯是对文章大家的尊称,状元乃是以文章甲天下,故有是称。衣冠伯则不仅不切,简直是不知所云。最后是“父母家”与“父母邦”的区别。父母家,用例有“春来未到父母家,舟小风多渡不得”(张籍《春江曲》)、“知君家近父母家,小人安得不怀土”(卢仝《萧宅二三子赠答诗》)。因古来女子嫁夫随夫,故主要还是指父亲乃至祖上所居地,强调的是父方。平阳为父母家,言外之意是瑞安非父母家,可知周坦之父必为平阳人。而父母邦,即父母之邦,指的是祖国;因古时国指诸侯国,只是后来一统天下的其中一块区域,故后世也用来指某郡,如曾国藩所言:“徽州为朱子父母之邦,典章文物,固宜非他郡所敢望。”(《曾文正公全集》卷之四)用“父母邦”,若是言平阳与吉安、泰安、西安之别自可,而平阳与瑞安同属古永嘉郡,当无所谓平阳为父母邦而瑞安非父母邦的道理。

  再来比较一下对联的二、三两个版本:

  来迎上国衣冠伯,归拜昆阳父母邦。(孔谱版)

  来迎上国文章伯,归拜昆阳父母邦。(民国志版)

  很明显,民国志版系因袭孔谱版,只不过应该是看到“衣冠伯”之不妥,转而以郑思恭版“文章伯”代之。

  综上所述,可见郑思恭《东昆仰止录》所记较可靠。民国《平阳县志》以为平阳《孔氏宗谱》所记更详细并予采信,当属失误。文献材料在传抄过程中进行添油加醋乃至篡改失实并不鲜见,最忌误判轻信。

  那么周坦和他的父亲是平阳哪里人呢?这点在《东昆仰止录》中有明确记载,乃是平阳城东柏垟(也作柏阳、白垟、白洋、白垟洲、白洋周等)。这同时也佐证了周坦父亲为瑞安周朝奉之说的虚妄。关于柏垟,现为白洋村,也称白洋周,在平阳城东,县教育局周边。其地背靠仙坛山,有路叫状元路,原来周坦状元坊便建在这里,现已毁,而周氏宗祠因处在大路中心也已被拆迁。周坦作为柏垟人,相关史迹也是斑斑可考。

  三、关于周坦《显考梅庄公暨妣郭氏硕人墓碑铭》。

  该文见瑞安市周坦状元纪念馆、瑞安市诗词楹联学会编《宋状元周坦诗文》,系录自瑞安《周正议巷周氏宗谱》,全文如下:

  乾坤德重,何忘罔极之恩?雨露情深,自见终身之慕。凤历新颁乙卯,鹤书初赴甲寅。三世褒封,香染双鸾诰命;二亲嘉赠,云浮五凤楼台。谨按达尊,以当大事。渊源学问,百编手泽尚存;文采风流,一笔形神如在。才方李杜,心法颜曾。薄万乘而不为,芥千金而勿盼。黄金台就,未闻重道之书;白玉楼成,早赴征贤之诏。行年而立,俟命由来。寂寂草窗,萋萋梓泽。仰惟郭氏追赠硕人,懿行端庄,静心贞洁。缙绅家范,宁传韩相国之严;佩韘门师,曾守曹大家之谨。礼存内侧,孝出中闺。事亲尽定省之慕,奉癸被僮祈之敬。月明锦帐,尘封妆奁。坦,天覆其先,见背高堂之怙恃;气滋厥后,躬承义井之怀怜。甫惊十岁罹凶,宁顾廿年未逮。步骤青云,身登黄甲。名标虎榜,大魁多士之中;职近龙颜,得侧朝班之列。年华屡易,爵位转迁。玉牒莹煌,金章光焕。恩荣五鼎,思报上而无能;禄重千钟,欲养亲而何在?门营神道,亭整孝思。五树秦封,常带霜雪之气概;万竿湘竹,每留风雨之啼痕。钦纶赐紫于大廷,奉綍焚黄于潜闼。征工砻石,就道哀鸣。吁!欲报深恩,示我覃恩不少;以介景福,顾予受福无疆。谨碣铭曰:

  州垟之水,坊郭同原。拖蓝绕宅,列戟护垣。豫樟蓊郁,古柏盘桓。竹藏清趣,梅映水魂。晓风唳鹤,夜月啼猿。子孙燕集,僮仆骏奔。来思来格,如在如存。福叩天泽,荫受皇恩。复全大本,永固深根。

  大宋宝祐乙卯正月吉旦。

  此文录自民间谱牒,权作参考。从中可以得到以下一些信息,可供佐证。

  (一)周坦父亲是读书人,30岁时英年早逝。“白玉楼成,早赴征贤之诏”,用的是唐朝诗人李贺的典故。传说天上白玉楼建成,天帝召李贺撰《白玉楼记》,故其早逝。“行年而立”,所谓“三十而立”,可知周坦之父去世时才30岁。用其典,一方面是说年龄,更重要的另一方面是说其父文才很高。“甫惊十岁罹凶”,说明当时他才10岁。这与郑思恭《东昆仰止录》所记“幼孤”相符,而与其他资料所谓其父系周朝奉(小商贩)不符。

  (二)周坦母亲姓郭。部分材料所记其舅父为孔庆夫,或不实,或另有缘由。“缙绅家范,宁传韩相国之严;佩韘门师,曾守曹大家之谨。”韩相国,即唐朝开元名相韩休,其曾孙女嫁给柳公绰后,以善于持家教子闻名。曹大家(gū),即东汉名媛班昭,学识渊博,德高望重。这是喻其母亲出身大户人家,与平阳城西郭家为巨族也相符。

  (三)“州垟之水,坊郭同原”云云,分明是其父柏垟(即白垟洲,“州”为“洲”的本字)人与其母西门坊郭人的表述,因城西白石诸峰之水,流经县城后向东往柏垟方向流去。而“古柏盘桓”切地,应也非泛笔。

  (四)此文作于宝祐乙卯(1255),其母则应于前一年甲寅(1254)去世,离其父去世(1210)已44年。文中其实有意隐去了其母改嫁瑞安永安之事。这也与《东昆仰止录》相符,同时也是周坦自十多岁便随母居瑞安,被一些材料误认为瑞安人的缘由所在。此外,也是瑞安永安、市区建有周坦状元坊的原因。

  四、其他补充。

  宋应节严《儒学上梁文》(各版《平阳县志》有收)有“忙趁槐花,一举双科多进士;祥开芝草,六载联标两状元”,后句说的便是南宋理宗嘉熙二年(1238)戊戌科,周坦中状元,淳祐元年(1241)辛丑科,徐俨夫中状元,连续两科状元均被平阳人夺得的中国科举史上极其罕见的现象。因周坦十多岁随母居瑞安,但毕竟是平阳人,后又回来在平阳儒学就读,最终以平阳籍身份荣登状元。

  有据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七十三《外制》载“宝章阁直学士朝散大夫知徽州周坦,特封瑞安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以为南宋官方确认周坦是瑞安人。其实,封邑与籍贯并无必然关联,比如唐代温县人司马垂封河内县开国男,洛阳人于乾长封平恩县开国男等等,简直不胜枚举。当然,此后周坦建府第于瑞安也是实情,有陈氏《清颍一源集》中陈昌时《周尚书故第》诗为证,但这并不影响他的籍贯是平阳或者说是平阳人。与瑞安的关系,按现在的说法,他也是新瑞安人而已。

  或据《南宋馆阁续录》,谓周坦“贯永嘉”。其实明眼人都知道,古代永嘉有两解,一指永嘉县,治所在今温州市鹿城区,一指永嘉郡,大致相当于今温州地区。对于周坦,明显是后解,因平阳县属永嘉郡而已;按现在的说法,周坦既是平阳县人,也是温州地区人,并不矛盾。

网络编辑:谢天涯

南宋状元周坦籍贯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