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平阳网  ->  频道中心  ->  历史 -> 列表

东南屏障下的变迁

2018年09月30日 13:31:06 来源:平阳新闻网

  讲述人:林丙沅,1979年出生,平阳县隔岸溪美术工作室

  东南屏障位于南雁荡山东西洞景区,山虽不高,却绝妙无比,奇石似屏风,如门楼,因移步换形、变幻多姿而得名。由此,本地后生常以东南屏障人自居。

  早年间,南雁荡山虽名声在外,游客却相对较少。村民生计只能靠山上几亩薄田,日子过得紧巴巴。就连小伙出门相亲,外村女子听闻直呼:“嫁到那个一穷二白的地方做甚?再看东南屏障下一片片木头草房子,低矮破旧,大风轻轻一刮就会被掀走,财产最贵不过是自造黄纸一沓,各地随处可见,坐在家门口伸手买几张便是了……”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

  进入八十年代,东南屏障——最不起眼的小山村,却变个样先热闹起来,把南北游客都招揽来,人多的时候,这东西洞两边的山都站满了人。接着,渡口老木船改为竹筏,光秃山坳里建起凉亭,木头草房变成二层瓦房。还有人在自家门口开了小店,零食店、面店、酒馆等,差不多村里人人家门口都摆满了!那农家小菜馆总把香喷喷、热腾腾的炒锅往自家门前一摆,屋里头再放置两张木头凳子,上面铺了一大块板,盘子里盛着野菜、蘑菇、马蹄笋……这南来北往的客人游着青山绿水,吃着人间美味,莫道是凡夫俗子,只怕天上神仙来了也要醉上一回。

  到了九十年代,游客应接不暇,村民自觉不会普通话生意是没法做的。大家一合计,赶紧找了一位教书先生办起扫盲班,没上过学的都自觉去学习。于是乎,学成归来的人提着大红油漆,刷子一挥,在外墙面上歪歪斜斜地写着自家店名,大部分人只写个地名,如东南屏障酒家、菜馆、饭店,前面的大都一样,写到后面改个字作为区别。至于横挂匾额,唯独西边锭步口进山处有一家,门口上书“醉不管酒家”,可算得特别。

  这家店主人是个青年小伙子,大伙都叫他“不管”,最初我以为他行事做风会跟他名字一样,什么事都不管。后来,得知他姓吴,叫“步管”,是脚步的步,叫吴步管,可以理解为无所不管,意味着什么事情都管,里里外外大事小事都管,但就一样,喝醉了不管。

  那时,邻县游人从家里出来不能一日往返,搁哪睡就成了一大问题。所以,步管率先把自家木头瓦房拆了建成三层水泥楼房,再把房子隔成几间租给远来的游客,这也算是最早的民宿了。在客人眼里,这后生仔是个手脚勤快、做事利落的人。邻村三大姑七大婆有事没事总喜欢往他店里跑,一见到他就叽叽喳喳地说不停,一会说西村的张家姑娘漂亮,一会说东村的黄家女儿贤惠。后来,在媒人的撮合下,步管娶了一位漂亮妻子,不但美丽可人,且手脚勤快。

  二十世纪时,随着饭店普及化,村民已不满足于在本村小打小闹,他们南下广州、北上京城,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做着各种买卖,就连塞北的荒漠也留下踪迹。而“醉不管酒家”,早已从山村飞到邻镇,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到了知天命年纪的步管,虽常年在邻镇,但心系老家。在他的号召下,村民们集资建起石板路,还造了一座桥。如今,东南屏障下早已不见往日低矮的房子,崭新石板路沿着山边蜿蜒而去,龙门桥如一道彩虹,成为最美丽的风景线,它连接了东西两洞,拉近了左邻右舍,再看那本村小伙与外村姑娘手拉手在桥上浓情蜜意,昔日的一切都成了美丽的传说。

  几年前,为响应南雁荡山提升5A景区,全村从东南屏障搬迁到繁华小镇,每家分到三室两厅的商品房。楼下是店面,村民不用出远门就能当老板。楼上是宽敞明亮的客厅,温馨舒适的卧房,厨房和卫生间配置齐全,为了上楼方便,小区还安装了电梯。尤其是大大的落地窗,每天清晨,房间里洒满阳光,窗外看出去就是卧牛山公园,春夏秋冬景观不同,每当此时,步管就静静地陪着妻子,坐在窗前,眺望窗外风景,一眼望去就能看见同乡的身影三三两两聚在一起拉家长,那熟悉的声音、淳朴的风情在新小区里延续。

  如今,改革开放40年,东南屏障下的人们早已从一穷二白到家家户户住套房,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日子也一天比一天更美好!

网络编辑:雷鹏

东南屏障下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