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平阳网  ->  频道中心  ->  议事厅 -> 列表

“熊孩子”喧哗跑闹,你怎么看?

2018年08月22日 14:47:00 来源:平阳新闻网

  本网记者 初礼 编辑 宋淑莹

  日前,深圳大学城图书馆出台一则规定:14岁以下儿童谢绝入馆,此举引来众议。图书馆给出的解释是,该馆主要服务于教学科研,未配置少儿读物,且由于少儿入馆跑动喧闹,相关投诉意见急剧增加,故出台上述规定。

  公告一出,立马引发广大网友热议:强烈建议火车上也设立一节“熊孩子”车厢;无比赞同,图书馆又不是游乐场;好多“熊孩子”在图书馆拿着书到处跑到处玩儿,书被弄破了不说,还很吵,真的很影响看书心情。

  那么,在平阳,你遇到过“熊孩子”吗?记者对此进行了一番调查。

  市民有话说:

  曾影响过、妨碍过、骚扰过,却只能默默忍受

  每到暑假,各大公共场所便是“熊孩子”的天下:在图书馆里大声喧哗,高兴了还能扯着嗓子吼几句;在餐厅里,绕着桌子各种奔跑、跳跃;在电影院里,猛踹前排座椅,或大声说话;在公交车里,把鞋踩在椅子上……很多市民对此烦不胜烦,却又无可奈何。

  采访中,说起“熊孩子”做的事,多数市民满是“槽点”。他们告诉记者,曾被“熊孩子”影响过、妨碍过、骚扰过。多数情况下,大家都抱着打不得、骂不得的心态对待,只能默默忍受。

  “本来想好好看场电影,结果就像进了幼儿园!”近日,鳌江某电影院门口,一对情侣向记者吐槽道。原来,电影放映时,放映厅里的“熊孩子”不停地大声喊叫,一会儿要去洗手间,一会儿又说起“旁白”来。“坐在我后面的‘熊孩子’一直踢我椅子,家长也不管,真的很想发火。”说起刚刚的经历,这对小情侣依旧“满腹委屈”。另一边,电影散场后,“熊孩子”也让影院负责卫生的保洁阿姨烦恼不已——可乐洒了一地、爆米花掉得到处都是……

  对此,影院方也是颇感无奈。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孩子难免会吵闹,如果看的是儿童电影,问题不大;如果是看其他类型影片的话,会影响大家正常观影,我们工作人员也只能适当给予提醒,主要靠家长制止。

  图书馆里也存在相同现象。据县图书馆相关工作人员透露,假期里,家长上班前会将孩子送过来看书,下班后再接回家。但是,有些孩子只玩闹不看书,让其他读者颇感不适。特别是有些“熊孩子”会一次性拿一大堆书,找个地方全部铺在地上,还会零食吃了直接丢在沙发、地上,以及大声喧哗等,这些行为实在是苦了工作人员。

  家长怎么做:

  随意放任造成“熊孩子”恣意妄为

  8月17日晚,正值晚餐高峰期,记者在鳌江银泰城的一家餐厅看到,不少家长正带着孩子前来就餐。靠窗的一张4人桌坐了一对父母及一名四五岁的男孩子。当场,他脱了鞋,在座椅上疯狂地上蹿下跳,旁若无人的大声喧哗。面对这种场景,他的父母仿佛早就习以为常,并未出言制止,依旧淡定地享受美味晚餐,只是象征性地说:“哎呀,坐下吃饭了”。记者观察发现,由于小男孩的聒噪,邻桌用餐客人眉头紧锁,纷纷投去反感眼神,这名男孩的家长却视若无睹……

  “现在的孩子太恐怖了,破坏力十级啊!”对此,多数市民都很感慨。在大家看来,之所以会有“熊孩子”,是因为先有“熊父母”,这些父母总觉得自家孩子还小,还不懂事。与此同时,当孩子闯祸了,他们也只会轻描淡写地说一句“不好意思啊”,然后继续放任孩子自由活动,这种随意放任会造成“熊孩子”恣意妄为。还有一种家长则会很诚恳地跟你道歉,并及时管教孩子。

  记者了解到,不少“熊孩子”的父母也是“熊孩子”的“受害者”。家住鳌江的杨女士就经常带自己的孩子去看电影。她家孩子刚读幼儿园大班,好奇心旺盛,观影过程中难免会不停重复台词,还会经常向杨女士发问。尽管杨女士多次示意孩子要安静,但孩子兴奋起来时,还是忘了控制音量,引得不少市民侧目。对此,杨女士只好连连表示歉意。她说:“尽管每次看电影前,都会跟孩子说要遵守秩序,但孩子毕竟年纪小,有时无法控制自己,希望大家能多包容。”

  专业人士给建议:

  家长要以身作则,上好“人生第一课”

  这几年,“熊孩子”犯错闯祸的新闻频频见诸媒体:公共场所肆无忌惮大声嚷嚷、冲着电梯按键撒尿、在铁轨上放石子逼停列车、跑到楼房高层拧开消防栓……一些“熊孩子”的折腾,挑动了公众的神经,每每都会引来一阵热议,既有“他还是个孩子”这样的开脱,也有“该好好管教”这样的痛斥,还有的得出“‘熊孩子’背后是‘熊家长’”这样的归因。

  “3岁至12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好奇心比较强,十分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注,但其价值观和自控力还未完全形成,犯错误在所难免,常被网友们称作‘熊孩子’。”平阳群英社工发展中心的社工分析道,对于孩子来说,第一任社会化机构就是家庭,父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由此很多问题都是在家庭里出现,比如父母亲不注意自己的行为,孩子可能会模仿。所以,父母亲首先要做表率,上好“人生第一课”,不要在孩子面前做一些不文明行为。“家长要以身作则,给孩子设定行为规范,当孩子出现不文明行为时要及时制止,并通过适度惩戒来培养孩子自我约束和规则意识。”该社工说道。

  除了家庭约束,给“熊孩子”补上社会规则这门课还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地方呢?该社工解释,第二任社会化机构就是幼儿园。幼儿园是在孩子接受教育以后,第一个让孩子们聚集在一起的地方。有些孩子调皮,彼此之间就会受到影响。这个时候,教师应及时教育。第三就是公众媒介。孩子学习主要通过模仿,看到电影、电视里面的一些动作,就觉得好奇、好玩。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家长、幼儿园教师应该及时纠正。

网络编辑:张超霞

“熊孩子”喧哗跑闹,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