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平阳网  ->  频道中心  ->  民生 -> 列表

【平阳工匠】 徐世荣与他所传承的木活字印刷术

2018年08月12日 09:55:51 来源:平阳新闻网

  本网记者 徐远虑文/摄 李强强 殷大卫/摄像 编辑 宋淑莹

  

  

  一方纸、一抹墨,印制出百年不退的清晰字迹;一版字、一刻刀,刻绘出千年不化的“活字”。

  木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改变了雕版印刷刻板费时、费工等不足问题,加快知识传播的同时,也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在我县青街,就有从事木活字印刷术的工匠,他是第4代传承人——徐世荣,已默默坚守57年之久。

  出生于1943年的徐世荣,是土生土长的青街畲乡人,从小在哥哥徐世甫(我县木活字印刷术第3代传承人)的影响下,对木活字印刷术有着特殊情感。19岁那年,徐世荣高中毕业,回青街当起了一名小学教师,闲暇之余就一头扎进“文字海洋”。

  “在我们这里,木活字印刷术多数‘服务’于宗谱。”徐世荣介绍,木活字印刷术工艺十分讲究,雕刀、雕盘、印板、上手刷、下手刷、白蜡等工具缺一不可,而制作宗谱的工艺流程更为复杂,有15道工序之多,除开丁(登记)、誊清(理稿)等文稿环节外,印刷环节还有字模、捡字、排版、校对等,这些全凭手工操作,任何一道工序都马虎不得。

  那些年,徐世荣顾着本职工作的同时,也不忘跟着哥哥学习木活字印刷术。14个年头,皆过着“边当老师,边当学徒”的生活,33岁时,他毅然放下了手中的教鞭,辞去教师一职,与墨香、字模为伍,相伴余生。“我喜欢文字,喜欢它的结构,印刷或雕刻时,感觉每个字都有生命,每一个字都是活的。”

  从一刀一刀的雕刻,到成型排版,再到印刷成册,徐世荣对每一个字都倾注了太多情感,他说,“字模雕刻出来的字体是反的,印刷出来后,却是正的。它就像一面镜子,告诉我做人也要‘正’。”

  随着高科技发展,数码印刷行业的兴起,很多地区的木活字印刷术只能静静地躺在博物馆,成为历史的痕迹,而在徐世荣这,他始终坚持自己最初的梦想。“虽然效率不高,但木活字印刷术却有着它独特的优势。”他告诉记者,木活字印刷的字模由梨树木雕刻而成,印刷时使用的是原墨,且不添加任何油性物质。虽然印制过程较慢,但其墨色凝重、字迹清晰,只要保存得当,可以存放上百年不褪色。

  在徐世荣工作室,一边是摆列整齐的28000余个古色古香的老宋体字模,散发着淡淡墨香,一边则是一字排开的长形木桌,桌上放置着墨汁、刷子、木尺、字盘等工具,凝聚着他57年的岁月沉淀。木桌上方张贴了几张照片,他指着其中一张照片,兴奋地告诉记者,“你看,这是我徒弟郑书奖,已经跟我学习3年时间,现在是第六代传承人。第五代传承人则是我妻子唐华生,她17岁便跟着我参与宗谱制作。”一说起这些,徐世荣就有说不完的话,他希望这门古老技艺能得到传承,传至第八代、第九代……

  “我正在打造木活字印刷术传承基地,希望能让更多人了解它,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将这门手艺永远传承下去。”徐世荣说道。

  

  记者手记:

  目前,我县有省级非遗传承人1位(徐世荣)、市级3位。青街畲族乡的木活字印刷术是我县非遗文化名录之一。而徐世荣运用“木活字”技术印刷宗谱的方法,完整地保留了中国古代活字印刷的传统工艺,具有极高的历史人文价值,是活字印刷术源于我国的实物明证。

  随着他将技艺授予妻子唐华生,又于2015年收下山门人郑书奖(现年29岁)为徒,至此以来,木活字印刷术在我县已传承至第六代,它的代代相传,不仅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更促进了我县畲汉两族文化艺术的交流。

网络编辑:周昌均

【平阳工匠】 徐世荣与他所传承的木活字印刷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