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平阳网  ->  频道中心  ->  民生 -> 列表

郑巨双:只为发展制瓷技艺

2018年07月29日 10:56:52 来源:平阳新闻网

  本网记者 徐远虑文/摄 李强强 殷大卫/摄像 编辑 宋淑莹

  半年来,烧坏了三四十个窑,报废了三十几万元,只为创新,继而赋予这门传统工艺新的灵魂。在郑巨双眼里,只有深爱、坚持、传承,才是工匠精神。他让温州有了文人瓷,亦盘活了平阳各项老手艺,与此同时,也让瓷器行业形成了产业链。单单看文字,就是一项复杂、艰难工程,我们好奇他的坚守缘由,更是想探究成功的过程,为此,我们来到昆阳镇鸣山村鸣山陶院。

  

  

  今年44岁的郑巨双系鳌江镇下厂村人,25岁那年,一次旅游途中,他无意间接触到了古瓷器,便在心中织起了“瓷器梦”。深悟瓷器奥秘并拥有上百件瓷器后,郑巨双开始对集诗、书、画、印于一体的文人瓷产生特殊情感。诗中有画、画中有山水,文人瓷浓浓的文化韵味,深深牵动着他的心,就此,他一头扎进研究并自制文人瓷的漫长道路。

  2015年,郑巨双辞去世界500强金融国企高管位置,在景德镇开设土豆瓷文化有限公司,打造了“陶局”品牌。2017年年初,他带着一身的制瓷技艺和一腔的故乡情怀,将自己的瓷事业从景德镇搬到千年古村鸣山。

  “景德镇的师傅说,温州不可能有彩瓷(文人瓷是彩瓷的一种)。”这句话,反而让郑巨双有了更大动力。想要做出文人瓷,“复兴”中国古代瓷窑——瓯窑是第一步,亦是不可缺少的一道步骤。经过几个月的试烧,他成功烧制出青瓷,并在工艺上超越了日常瓷水平,这给了他极大鼓励。

  随着瓯窑青瓷制作技艺的恢复,郑巨双开始寻找县内书法家,研究文人瓷制作技艺。“刚开始,我邀请了金其庸先生,我们一起研究老物件,一起调试油料。”他告诉记者,在文人瓷制作过程中,油料非常重要,只有调制出合适油料,才能将字画与瓷完美相融。实验期间,郑巨双和金其庸一遍又一遍调试油料、书写、烧制,整整花了2个月时间,才成功调试出适合制作文人瓷的油料,为此,他付出了巨大损失:烧坏了十几个窑、几千个杯子。而这,也让他制作文人瓷的信心更足了。

  之后,郑巨双邀请了几位蛋画老师傅,通过反复研究、实验,终将蛋画技艺“刻”在瓷器上。他说:“这种制作手法,充分体现了文人瓷特点,具有浓厚的人文气息,是我心里所想、所要的。”

  匠心所向,郑巨双总是在制瓷路上不断突破、创新,让自己的制瓷技艺在平阳生根发芽。然,他不拘泥于简单的制瓷,而是把平阳老手艺人集结起来,将平阳记忆与瓷器相结合,起到传承、创新作用。

  在郑巨双眼里,陶瓷便是他的全部,“只有喜欢才会去做。虽然在这条路上遇到过许多困难、挫折和诱惑,但我心静如水,相信一切都会过去,心态好才能做成一件事。”他说,制瓷需要经历大大小小56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非常重要,不可轻视,想要技艺得到发扬和传承,就必须站在市场角度,形成一定的产业链,才能更好传承下去。

  为了更好传承与发扬我县制瓷技艺,郑巨双将制瓷技术搬进校园,开展公益教学,并鼓励、出资身边从事陶瓷相关工作的年轻人进修学习。“我孩子今年读高一,我跟他约定好了,高考时要报考景德镇陶瓷大学,我俩一起携手走这条路,让平阳瓷器发扬光大。”

网络编辑:张超霞

郑巨双:只为发展制瓷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