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平阳网  ->  频道中心  ->  卫计 -> 列表

抑郁症不是“精神病” 直面、及时治疗,才能击败它

2018年07月22日 15:50:43 来源:平阳新闻网

  本网讯 (记者 李凌峰 编辑 宋淑莹) 很多人觉得,抑郁症离自己很远。也有很多人认为,抑郁症是无病生吟,甚至还觉得只有那些心理脆弱的人才会有的“矫情”。

  近年来,随着社会各方面压力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患上抑郁症。据调查,抑郁症患者在我国约有3000万。估计到2020年,抑郁症将可能成为仅次于心脏病的人类第二大疾病。

  

  

  (一)

  目前,我县就诊、咨询抑郁症的市民多吗?县人民医院精神科医生杨立勇告诉记者,由于惧怕社会偏见,很少有患者前来就诊,若得不到及时治疗,容易出现自杀现象。

  “现在来就诊的市民,大部分为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其中,75%的患者为女性,这跟女性情感较为丰富有关。”杨立勇说,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容易无缘无故烦躁、空虚、焦虑、情绪波动大等,且会做出自残等举动,因为疼痛可以缓解焦虑。许多患者因小时候被忽视、虐待等创伤导致上述症状,像“情绪温度计”坏了一样,容易采用自残等过激手段引起关注。

  (二)

  那么,抑郁症有什么症状?如何预防、治疗呢?

  据介绍,抑郁症是一种疾病,不是普通人认为的“心情不好”,主要特点是持续悲伤,对通常喜欢的活动失去兴趣,同时没有能力从事日常活动,并且这些现象持续至少两周。

  “现在医学已经进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阶段,我们国家目前多是生物学疗法,而为什么会得抑郁症,就要从这三方面进行分析。”杨立勇说,患抑郁症没有固定原因,跟遗传、性格、环境因素等有关。如父母、兄弟姐妹患有抑郁症,遗传率可能性约为40%;悲观消极的人,也容易患抑郁症。此外,会有部分人群因童年不幸福、长期受打击、长期受慢性病折磨等,继而患上抑郁症。

  “治疗抑郁症的话,也要从生物、心理、社会三方面来开展。”杨立勇表示,生物治疗方面,建议患者进行中等强度的运动,每周至少运动3次,每次半小时,且要有出汗、感到疲劳等。如是中等以上的抑郁患者,则需要吃药缓解,“我们现在最常用的药是舍曲林和艾司西酞普兰,它们副作用较少,可控性较强,属于SSRI类药物,但需在家属陪同下服药。”

  心理治疗方面,主推贝克提出的认知行为疗法,简单的说就是对事物的看法:影响你情绪的,并不是事物本身,而是你对事物的看法。就好比失恋时,如果积极想着“失去了一棵树,还有一片森林”,就能走出;若悲观消极想着“离开他,我再也不会有爱情了,再也嫁不出去了”,就容易抑郁。世间万物都具有正反面,抑郁症患者容易带有色眼镜看世界,认知行为疗法可以帮助他们改变对事物的看法,正确面对。同时,在社会资源调整方面,工作压力大、事情处理不当时,就要注意减压了。

  (三)

  针对部分市民认为抑郁症就是“精神病”这一说法,杨立勇做了纠正,精神病一般指有幻觉、妄想、紧张性行为等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精神障碍。抑郁症不是精神病,它属于精神障碍中的一种。那么,抑郁症跟抑郁状态有什么区别呢?“举个例子,每个人都有心情不好的时候,对事物提不起兴趣,这就是属于抑郁状态,但不是抑郁症。抑郁状态是一种症状,而抑郁症是一种病。”杨立勇强调。

  同时,也有部分市民将自身的适应障碍症误以为是抑郁症,最常见的就是情侣分手。“通常一对情侣分手后,其中一方会长时间的情绪低落,茶不思饭不想,他们常误以为自己得了抑郁症,其实不然,这可能是适应障碍伴有抑郁状态,抑郁症有它自己的模式。看病看模式,不能只盯着症状看。”杨立勇告诉记者,适应障碍症就是一时半会适应不了新环境,脱离了旧环境就无所适从。

  (四)

  如今,市民对心理疾病接受度如何呢?记者采访到了县心理学会会长杨小东。她表示,现在市民对心理疾病的接受度有所增强,对心理学的接纳和认可度也提高了很多。

  杨小东介绍,心理变化是一个线性发展的过程,市民要关注自己及身边人的心理状态,让他们尽可能拥有恬淡、宁静的心境,若出现心理上的一些症状,以及行为上的一些偏差,不必慌张,只要及时寻求专业帮助,是可以恢复的。

网络编辑:谢天涯

抑郁症不是“精神病” 直面、及时治疗,才能击败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