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平阳网  ->  频道中心  ->  文学 -> 列表

听见内心的声音

2018年04月18日 11:08:11 来源:平阳新闻网

  也是在一个周日。

  3月25日中午,距离蒋勋先生讲座还有两个多小时,会场外排队的人数已达数千人。两队人在志工的引导下,耐心有序地候场,一队人是已经在网络上申请到门票的;另一队则是如我一样未能获得门票的。

  站在队伍中,听到同样来自浙江的年轻朋友激动地说:“感觉自己是来朝圣的。”在台湾大学毕业现在在学校做志工的一位长辈也在分享着早前在现场听讲座的一些收获。

  两点半正式开始的讲座,在1点30分左右,候场的人开始一批批进场。我是最后一批进场的,幸运的是找到了一个第六排的空位。

  蒋勋老师在热烈的掌声中出场,从第一句问候开始,我就立马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近距离看着几年来陪伴我的声音的主人,要深呼吸才能保持平静。他深深地鞠躬后入座,我在可容纳数千人的新北市政府会议室内,环顾台上台下,逐渐确定了,我的确是在现场。

  讲座开始后,会场内灯光熄灭,在台上柔和的追光照射下,坐在台上娓娓道来的蒋勋老师更多了几分温暖。这次讲座的主题是有关东方美学和西方美学的时空对话。东西方美学这样的话题,在蒋勋老师的书中和各类音频中很常见,美是可以引发人沉思的。当前我们处在一个极度追求“美”的世界,向往美好却不实践美的行为,是大多数人的一个通病。每个阶段我们对同一事件会有不同的判断与见解。2018年3月,关于美,我似乎多了另一种理解:美应当富有一种包容的张力,能接纳各种境况的发生。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一直以来都很推崇这句话。我也认为,真正的美终究是非显性的,而是一种隐性的说不清道不明的情境。

  东西方的美学其外在表现形式存在很大差异,但相同的是,艺术作品是美学的一种更直观的体现与表达。蒋勋老师从2017年重新拍摄后上映的四部有关罗丹与卡米尔、梵高、希勒、左拉与塞尚等艺术大师生平与创作历程的作品为切入点,讲述东西方美学之间的牵连,重点讲述了西方美学中关于友谊、爱、欲望与死亡等永恒命题。

  蒋勋老师在讲述梵高时说道:他的向日葵时代的另一些画作,多为厌世的。他最快乐的一张自画像,也是在割了耳朵之后。

  受到伤害后没有存活的意志如何去疏解,这是这场讲座中他提出的一个小问题。他认为东方文化倾向于和解,而西方文化更倾向于揭发并去解决。

  两个多小时的讲座中他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在蒋勋先生的诸多作品中,我们又显然是可以找出答案的。

  熟悉蒋勋老师声音的朋友一定知道,他在讲述中,总在带领我们去思考一些问题,哪怕是他认定或是坚信的观点,也总以平和探讨式的方式呈现。谈及“我们”,他总加上“是不是可以”“或许”等前缀,让我们自己去领悟一些问题。谈及自己,作为一位在美学、文学中集大成的学者,他有很多的自省时刻,在讲座中反思自己大学任教期间,是不是对学生太过苛刻。现在的他更加坚定的地认为:生命要走的路很长,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完成自己。有的时候,我们甚至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成为自己。

  在谈及席勒、罗丹与卡密尔时,1947年出生的蒋勋老师用自己的生活经历以及多年的美学思考,将我们引向更深入的内在世界的思考之中。他提到的几个观点似乎表达了我不敢表露的看法:不要站在现今连续剧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内在的自画像如底层的自我一般并不全是美的,不能过于单一地看待世界……

  我们很容易点头赞同他表达的观点,但也会觉得道理很容易懂得。不同的是,他用布道的心情传播对美的感动。蒋勋老师一直希望每个人都能从自身做起,以生活美学、心灵健康为出发,让自己的生活、整个的社会,都能更美、更好。

  在与他相隔两米的台下聆听,热切地希望时间在这一刻暂停。之前听他的音频足以引发对美的思考,在现场聆听除了有“值了” “来对了”这种赞叹之外,更多的是觉得此时此刻是满足的。

  曾有一度,我太想要与别人一致了,人变得很空,常常处在空白的状态,一天下来不知道自己完成了什么,也不知道这一天是怎么度过的。常在想,如果能做一些事,让自己一天中某一时刻是满足的,这一生也就不会被虚度吧。

  在数十秒接连不断的掌声中讲座告一段落。这场讲座对我来说似乎并没有结束,蒋勋老师在讲座中鼓励我们去积极反省、沉淀,为自己生命找到平坦。这应该是我们花时间去完成的功课。

  岩岩编辑周启来

网络编辑:雷鹏

听见内心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