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平阳网  ->  频道中心  ->  历史 -> 列表

谁为青峰铸脊梁 ——杨文广坦记

2018年03月19日 11:29:18 来源:平阳新闻网

  孔繁松

  一

  凡我国的地名,概能体现出三个方面的内涵:人文历史、地理地貌及民间传说。家乡平阳县昆阳镇,就分别寓含了上述因素。五代后梁乾化四年(吴越天宝七年)因全浙动乱已平,吴越王钱镠改横阳县名为平阳县,沿用至今;而作为平阳县治所在地的昆阳,因城区大部处在昆山之南,而古人云:山南水北为阳,故名昆阳。两处地名,也是体现了平阳这座千年古县的人文和地域特色。除此之外,民间传说作为地名,我想该是寄托了老百姓一种美好的愿望,对先贤们膜拜地延续。杨文广,作为北宋仁宗时期抗击西夏的名将,肯定不会知道他的名字在远离中原东南一隅的一个小山坳里,竟沿用了千年。经查阅相关资料,杨文广坦隶属于鳌江镇西塘社区枫林村,是指崇山峻岭环抱之中约标准足球场大小的一块平地及附近诸峰的总称。而坦旁有岭突兀宝剑之势,直插云霄,北望温瑞,南俯苍闽。此峰海拔624米,系平阳县域东部第二高峰,名为高山顶,又名宝剑峰、尖山顶。真名副其实矣。

  

  二

  余秋雨先生在《庐山》一文中讲过,天底下的名山名水,大多是文人鼓吹出来的,但鼓吹得过于响亮了就会迟早引来世俗的拥挤,把文人所吟咏的景致和情怀扰乱,于是山水与文人原先的对应关系不见了,文人也就不再拥有此山此水。我不是文人,只是不喜欢拥挤,更不喜欢无聊的喧闹。杨文广坦,我来了。

  从水亭社区流水白农庄入山,一条逶迤、清静的盘山公路,牵肠挂肚地引领着我直向目的地——杨文广坦宝剑峰。随着车窗外景色的不断变化,公路两旁植被被层层卷去,逐渐稀疏,山势也变得嶙峋多彩,青峰突兀,慢慢体现出海拔的魔力。经过斗务、泶里等几个生疏的小地名,车行进了约八公里山路,杨文广坦就展现在我的眼前。周边也有几户村民居住,房子墙体尽显斑驳,似乎向人们诉说着曾经的沧桑。老房子门口坐着老陈,淡定而悠闲,看着不远处的两只小黄牛静静地在吃草。我向老陈请教了此地名的来历,他指了指旁边树立的一块木牌。牌上载:杨文广坦又名杨文广栈,相传北宋名将杨文广曾奉圣旨征南蛮,收妖到平阳,与万盘尖山的“观音精”及其徒弟“赖孵鸡精”斗法时跌落山背,逐成平坦,后人呼此地为杨文广坦。好像似曾相识,原来此故事出自《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浙江平阳卷》,呵呵,只是情节上有点出入。

  

  三

  告别了老陈,我沿着山路向宝剑峰之巅前行。说是路,其实是前人登顶时留下的脚步印记,印记之中,更有从山体分离出来的细小砂石,为防脚滑,只能手足并用,样子有点狼狈。我仰视着将近45度的峰顶,深觉这不仅仅是自然界的神奇造化,更是一种精神的姿态。还好,经过二十分钟的努力,虽费一些脚力,总算顺利登顶。

  我独自站在宝剑峰顶,凉风微习,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映着落日余晖的鳌江、飞云江,似白练,似飞龙,下游冲积出来的平原,成就了我们鱼米之乡的名号。近年来,我也到过祖国的许多名山,领略过泰山之尊、黄山之奇、三清之幽、庐山之秀、青城之道,但从没今日之感觉、淋漓和亲切。在这里,可以俯瞰千年平阳古县,锦绣文章之乡,我自由得什么都可以想像、穿越。我仿佛看到了陆游从瑞平塘路匆匆一路向南,途留平阳,题诗驿舍:江路轻阴未成雨,梅花欲过半沾泥。远来不负东君意,一绝清诗手自题。文武全才的诗人生不逢时,小朝廷的懦弱,诗人才有“铁马冰河入梦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梦呓和叹息;我也仿佛听到了平阳古城登瀛门外孔夫子堂巷学童诵读《论语》的朗朗书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平阳文脉的延续少不了他们的努力;我把目光收回到了雅山,赵奥别业大门外,林景熙老先生捋着花白的长须,低吟“天生同志友,冒死瘗幽宫”,留下的不仅仅是文化,更是气节。

  

  四

  毕竟无双是家山。杨文广坦,她没有所谓的旅游名片,更没有文人墨客的遗迹,只有远离闹市的恬然,只有始终挺着的脊梁,只有单身孤旅的好风景。

  我想,我也许还会去的。

网络编辑:张超霞

谁为青峰铸脊梁 ——杨文广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