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平阳网  ->  频道中心  ->  文学 -> 列表

写字便是田园 ——记张国钧老师

2018年03月14日 11:22:11 来源:平阳新闻网

  郑小同

  上世纪末我从鳌江调往昆阳工作,一次机缘和张国钧老师相识,因志趣相投与张老师结成亦师亦友的忘年之交,至今愈20年。

  张老师1933年11月出生在城郊一个耕读世家。解放前,父亲在县城东门开了一家纸店,因粗通文墨,对少年的他影响甚大,以至终身。小时候,他就拥有了“文房四宝":笔,本地出产的“江一山”羊毫笔;纸,自家开着小纸店,各色纸张都有;墨,自制,用烟煤加米糊、醋,发酵而成;砚,是一个直径20厘米的酒缸盖(至今还珍藏着)。

  少时上学私塾先生善书法,耳染目濡之中慢慢地爱上了书法艺术,在许多同学苦于无钱买纸练字时,他却得天独厚,家里有用不完的纸。读到高小时,这一年的春节临近,家人鼓励他写对联,于是在家中,先把整张的红纸裁接成一对联纸及横批,再选取诸如勤俭持家、丰衣足食,风调雨顺、邻里和睦之类喜庆内容,以七言居多,写好之后摆放在自家纸店店堂里让人选购,没想到很受农民兄弟欢迎。

  1948年他就读平阳中学,当时班级办了刊物《蜚呜》,而题写刊名非他莫属,这是班级师生的共识。

  1952年进入温州师范速师班学习,除了学会教学的各项基本技能外,学校对大家的书法要求都很严格,认为未来合格的老师一定要写好粉笔字、钢笔字和毛笔字,并特别强调粉笔字,这期间得益于刘一风、于光庭两位先生。语文老师刘一风先生的板书遒劲俊透,书写工整速度又快,一节课教完,滿滿一黑板的粉笔字,宛如一幅俊美的书法作品,为了下一节课,值日同学只得忍痛擦掉。美术老师于光庭先生,则从书体的提按顿挫入手,指出一个字的书写用笔之法,太轻则浮,太重则踬,恰到好处直当得意,张老师对于先生当年的讲解到现在还铭记在脑海里,受益终生。“同学当中,柳洪芳、陈良珍的作业字写得端正大方,张学真的"双套”作业书写得更是工整,至今还忘却不了。”当时学生会学习部办了一个黑板报,成立抄写组,他是当然成员,每周出一期,图文并茂、绚丽多姿。

  参加工作以后,一技之长都派上了用场,除了书法教学,他还经常参与美化校容,布置办公室及会场等等。期间还被县市里抽调去参加布置一些展览会,诸如“阶级斗争展览会”“农业学大寨展览会”“教育革命学工、学农、学军展览会”等。

  1980年代,他担任小学至高中(县教师进修学校)书法教学,相继举办小儿书法教学班,中青年书法培训班,传授与探索不同层次、不同对象学习书法的规律,培养了一批青少年书法爱好者,并在此后的一些省市及全国性比赛中获奖,还曾指导过中日学生书法交流,得到各界人士的好评。

  1994年退休后,时间充裕了,他这时学书法以《兰亭序》为宗,从唐楷入手,兼习唐寅、米芾、王梦楼诸家之长,取法传统,注重行书运笔刚柔并济,质朴蕴藉,笔力爽健,运笔自如。这段时间还受商家委托,策划、设计、书写本地及外地的商标、招牌、校徽、碑文等,有些招牌已跨出国门,如“东海渔家(行书)”“稻香村(篆书)”都远赴卢森堡。

  再后来,平阳老年大学聘任张老师为书法教师,身传言教,与老年朋友一起学习,研讨书法艺术,经常组织学员拿出优秀作品参加省市县各级展览,取得不菲的成绩,曾荣获全国老年大学师生书画大赛优秀奖,全国"星河杯”组织一等奖等。

  张老师毕生从事教育事业,担任过百年名校昆阳镇第一小学校长,桃李满天下。于教学之中退休之后,无别的嗜好,不打牌不跳舞,亦不善饮酒,惟独钟情书法。张老师的书法雅俗共赏,老少咸宜,求书者络绎不绝,凡人索墨当场书就。昆阳镇许多地方均留有他的墨宝,“平阳宾馆”是其中之一,他曾对我说过,一次路过,看到被大人手牵着的一小朋友站于前面,用手指照着笔画横竖撇挪的书写着,感觉到祖国的优良传统得以继承,甚是欣慰。

  张老师知我喜好篆刻,遂挥毫抄录“篆刻印法五妙”赠余,“一曰停妥,二曰流动,三曰典雅,四曰风神,五曰古朴”,并郑重地钤上我送他的“白石老舍”“古稀以后所作”两方印章,此番用心至今仍勉励着我。

  横阳宿儒马允元先生生前与张老师为善,曾赠诗一首,这里作为本文结束语:羡君艺事夙勤攻,点划方圆悉已工。或道从行先入巧,无妨真草两求通。

网络编辑:雷鹏

写字便是田园  ——记张国钧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