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平阳网  ->  频道中心  ->  快讯 -> 列表

传统贺新春 我县手艺人创作与春节相关作品迎狗年

2018年02月22日 14:25:12 来源:平阳新闻网

  本网记者 徐远虑 陈培勇 编辑 宋淑莹

  春节,一年最初的日子,诉说着一切美好的事物。在新的一年,本报邀请4位传统手艺人,请他们创作与春节相关的作品,向全县人民送祝福,话新春,道一声新年好,共同感受传统年味。

  

不同写法的“狗”字

  

  书法贺狗年,戊戌大吉祥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发展五千年来,最具有经典标志的民族符号,有着强烈的吸引力、仪式感和大众参与性,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每到春节,全国各地便有贴春联、贴福字的习俗,而手写的春联近来备受市民朋友喜爱,浓浓墨香显得更有年味。

  黄国光是一位出生于哈尔滨,客居平阳的新平阳人,儿时因字书写不好看,便进书法兴趣班学书法,后考取了浙江美术学院(即现在的中国美术学院)书法专业,毕业后到平阳师范学校当书法老师。之后,他创办了黄国光书法培训班,教授孩子书法和篆刻技艺。

  中国的文字,是老祖宗对原始描摹事物记录方式的一种传承,是华夏文明的智慧结晶。今年是戊戌狗年,狗在十二生肖中排第十一,为了应新年的景,黄国光铺一张红纸,拿一支毛笔,蘸墨、下笔,形态各异的“狗”字立马落在纸上,只只有精神。他说:“希望用不一样的姿态去迎接新春,也希望每个人在狗年里都能够平安吉祥。”

  

蛋画

  

  蛋画绘京巴,狗年旺旺旺

  蛋画俗称画蛋,一项风格独特的传统美术,源于我国古老的蛋俗文化,是绘制于禽蛋外壳上的一种民间工艺品。平阳蛋画起源于民国时期,工笔精细,画艺精湛,精巧美观,有着80多年的历史。

  2017年11月,县蛋画协会在昆阳镇文化服务中心的红色驿站正式挂牌成立,旨在传承、发扬平阳蛋画技艺,为蛋画爱好者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原平阳蛋画厂的老画师及名下40余位蛋画传承人成为首批会员。

  新春伊始,记者来到县蛋画协会工作室,76岁的张德锦和63岁的伍兆奎两位老人正在绘制蛋画。只见他们在鸡蛋上轻描几笔,两只形态不同的京巴狗便有了雏形,经过短短几分钟的时间,两幅“京巴闹春图”便顺利完成。生动活泼的京巴狗在鲜艳多姿的花丛中嬉戏,活灵活现。

  张德锦老人说:“画狗不仅要把毛发画好,还要把眼睛画好,狗是非常有灵性的动物。另外,我在上面写了旺旺二字,希望大家狗年旺旺旺。”

  

剪纸作品

  

  太平钿剪纸,福狗送大吉

  平阳民间流传着一种古老的剪纸——太平钿,因其图案正中都有一个铜钱纹样,而平阳方言称钱为“钿”,故得名。太平钿采用红纸,构图简单,以直白的吉语为主,偶缀吉祥花草,讲究对应使用。

  “太平钿剪纸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手法也比较简单,很容易上手,较民间化,在过去很多人都会。”该项非遗传承人章海菁老人告诉记者,他从小就对这门手艺感兴趣,现在退休了,每天都会靠剪纸来打发时间,正因为有兴趣,坐再久也不会觉得累。

  在章海菁老人家中,记者看到客厅、卧室里都摆放着大大小小的太平钿剪纸,有人物、花鸟等图案,题材众多,且精美喜庆。

  老人递上一幅刚完成的“狗年大吉”剪纸作品。“每年,我都会制作一个生肖剪纸作品。这幅作品不仅有铜钱,还有代表富贵的牡丹花和福字,有着很多美好的寓意,希望我们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十字绣作品

  

  针线绣美好,狗年更美满

  十字绣,一种古老的民族刺绣针法,俗称“挑花”,在我县历史悠久。它以十字形针法为主要特点,以纯棉布为原料,用细密的小十字“挑”织出红花绿叶、飞禽走兽和吉祥图案等,无论是绣线、面料的颜色还是材质、图案,都别具匠心,就像不用墨笔勾勒,只用水彩渲染的画。随着时代的转变,现今依然坚持此门手艺的人已不多。为保护十字花绣的技艺,2007年,十字绣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今年79岁的傅招弟老人,一直深深沉醉于飞针走线的神奇世界中,从20多岁的妙龄少女,到如今白发苍苍,退休后的她依然每天坚持绣,十字花绣俨然成为她生活中的重要部分,她说:“这门手艺讲究手动心静,要耐得住枯燥、寂寞,还要十分严谨,每一针都要到位,必须一根纱、一根纱地数着挑,容不得半点马虎。”

  作为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字花绣”代表性传承人,傅招弟老人通过自己的一针一线,表达了新年的祝福:一幅绣有可爱小狗和向日葵的作品,寓意着在狗年的日子里,生活就像向日葵一样,蒸蒸日上,一天比一天美好,日子一天比一天美满。

网络编辑:张超霞

传统贺新春 我县手艺人创作与春节相关作品迎狗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