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平阳网  ->  频道中心  ->  文学 -> 列表

心声

2018年01月17日 10:07:25 来源:平阳新闻网

  谢锦芳

  那是1961年,正值国家遭受三年连续自然灾害、经济困难时期。文教部门同其他单位一样,开展精减下放运动,我被误为下放对象而下放。当下放结束,组织关系转回当地后,时任昆阳镇委组织委员的金善绪同志认为我系师范学院培养出来的青年教师,而且当时大学文化程度的人才相当稀少,他非常同情我的处境,曾报请镇委、镇政府领导研究,同意予以适当安排工作岗位。恰逢平瑞线运输社缺乏文字工作人员,于是经镇委、镇政府介绍,我得以到该单位供职。为此,我对帮助过我的同志感恩在心。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我的工作单位——平瑞线运输社在党支部书记孙金生同志带领与创新下,获得了省、地、县三级支农先进单位和“金名片”。那时,单位名声鹊起,誉满温州地区。上级主管部门三令五申地要求我社迅速写好先进事迹、先进人物的材料总结上报,准备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学习。《浙南大众》(温州日报的前身)编辑同志来电亟须我们寄先进事迹的报道稿件,争取早日刊登,他们还特约我为该报的通讯员;原平阳县广播站也不断催促我们投稿;还邀请安排我社党支部书记对全县人民讲话,要求事先将讲话稿交给广播站审核。这一系列的写作该由谁来执笔?此时孙书记找我谈话,他语重心长地鼓励我勇于担起这艰巨而又光荣的任务。他说:“只有你文化程度较高能胜任,大胆去干,我们支持你工作,组织信任你。”一席话勾起了我的回忆,若下放那年,没有领导们同情和理解我,把我的工作出路安排妥当,就不会有今天的好日子。我向社领导表态,愿在写作中好好学习,好好锻炼,决不辜负全体员工的期望。而且我社当时的情况是:运输社的“埠头人”大都出身旧社会,年纪大、文化低,他们只干体力劳动的活,让他们拿“笔杆子”确实重如泰山啊!

  这是社领导的重托,是全社员工的殷切期望,我有什么理由推辞?我下定决心,义不容辞地肩负起这一光荣又艰巨的写作任务!

  虚心向群众学习是一句名言。我放下知识分子的身份与全体员工打成一片,不分你我,甘拜他们为师。我认为写作材料应来自群众、来自生活、来自实践。一件件先进事迹在我的跟踪采访报道下得以在报社刊登发表。例如:我社客轮的船员们给舱内旅客读报供应茶水、扶老携幼上下船、救助患病旅客,以及用货驳替农民兄弟运农家肥、化肥、农药、种子到田头,夏收与秋收时又替三城的生产队把收割来的稻谷运回家等事迹。

  当我社先进事迹见于报端时,我心里感到万分高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大量的业绩通过报道被人们知道和赞扬,这大大增强了先进单位的荣誉感,何乐而不为呢?

  平瑞线运输社是我学习写作的大学校,是我写作水平锻炼提高的大熔炉。我之所以有今天的写作能力,要感恩社领导对我的栽培与教育,给我学习机会和空间,同时感恩全体员工对我写作的大力支持。

  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我还要自勉地加进“文不离笔”一句。而今,我已步入耄耋之年,但仍争取晚年多写文章。生命不息,砥砺前行;写作不止,老有所乐。

网络编辑:雷鹏

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