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平阳网  ->  频道中心  ->  历史 -> 列表

《宋元学案》与平阳学统

2018年01月08日 14:11:41 来源:平阳新闻网

  陈肖粟

  《宋元学案》是一部记述宋元时期学术思想及其流派的学案体学术史著作。

  最早为明末清初黄宗羲整理,成17卷并序而卒,其子黄百家续作,又成8卷,后由弟子全祖望、杨开沅、顾諟等补述,全祖望于逝世前一年(1754)完成,未刊刻而卒。底稿归鄞县卢氏抱经堂的门人卢镐(后任平阳教谕)保管。道光十八年(1838年)王梓材、冯云濠受督学何凌汉委托,整认讹误,始成《宋元学案补遗》100卷。光绪五年(1879年)翻刻于长沙,成通行的100卷《宋元学案》。《宋元学案》是了解和研究宋元时代学术思想史重要书目,其中大量篇幅记载永嘉诸儒学案及温州学者的资料。《宋元学案》卷三十二《周(行己)许(景衡)诸儒学案》中,全祖望提出了“平阳学统”的命题。《宋元学案》卷六十一单列《徐(谊)陈(葵)诸儒学案》,一本作《平阳学案》。《宋元学案》是了解和研究宋元时代平阳学术源流和文化思想史的重要资料。

  

  

  平阳“界山濒海”,自晋代建县后,经济开始发展,但文化上仍是一片荒芜,所谓“晋唐以前,志载无考”。宋仁宗庆历年间(1044年后),平阳始建县学。北宋末经邦、经正陈氏兄弟受业程颐,“得大儒为依归,平阳之学由是兴焉”(孙衣言语)。及宋室南渡,温州成为南宋朝廷的后方基地,平阳为温州属县,地处浙闽咽喉,一时人文鼎盛,著述繁富。

  儒学以孔孟之道为道统。所谓“平阳学统”,是指北宋后期出现的理学在平阳流传的源流派别。北宋后期,出现程颢、程颐的洛学,张载的关学。温州周行己、许景衡等“元丰九先生”在太学学习王安石新经,又从程颐受业接受洛学,之后在温州传播洛学。程颢和程颐的思想,人们一般统称为二程之学。程颢比程颐更注重个人内心的体验。程颢的思想是后来陆九渊“心学”的源头,程颐的思想则是后来朱熹“理学”的源头。《程氏遗书》记有程颐和经邦、经正问答语录20多条。据周梦江先生研究,“他们两人从程颐学习是在建中靖国崇宁年间(1101-1106)”(周梦江《叶适与永嘉学派》24页)。大观三年(1109)经邦登进士,时新党执政,洛学再度受到打击。陈氏兄弟便隐居平阳南雁,设会文书院教授生徒。因地处偏僻,后来他们的著作失传了。但陈经邦、经正诸兄弟把洛学传入平阳确是事实。全祖望认为:“平阳学统始于先生兄弟,成于徐忠文公宏父。”经邦、经正在平阳传播理学有开山之功,徐谊则发扬光大最终形成“平阳学统”。

  《宋元学案》卷三十二《周许诸儒学案》中,陈经邦、经正、蔡元康、潘安固列为周行己、许景衡学侣、讲友。《周许诸儒学案》“陈先生经正、进士陈先生经邦、陈先生经德、陈先生经郛”条载:“陈经正,字贵一,平阳人也。与其弟经邦从伊川游。谢持正之见伊川也,贵一实介绍之。经邦成大观进士,字实新。贵一、贵新皆有问答,见《语录》。其二弟经德、经郛亦私淑洛学者。平阳学统始于先生兄弟,成于徐忠文公宏父。贵一尝曰:‘盈天地间皆我之性,不复知我之为我。’周许讲友:上舍蔡先生元康。蔡元康,字君济,平阳人也。……潘安固,字仲硕,平阳人也。……。”

  陈氏先生兄弟之后,平阳有萧振、宋之才、陈桷诸人皆习理学。萧振、宋之才皆为政和八年(1118)进士,晚经邦9年。萧振是萧江人,许景衡女婿,“少受业于许氏”,绍兴二十七年(1157)死于成都知府任上,“民聚哭于道”,遗著文集20卷。《周许诸儒学案》列萧振为门人。宋之才为平阳宋桥人,从学程门大弟子杨时。《宋元学案》卷二十五《龟山学案》“文简宋云海先生之才”有载。世居平阳的孔子四十九世孙孔延,同时从学,居西郭,以龟山之学教授乡里,学者称为南鲁先生。陈桷为徽宗政和二年(1112)探花,蒲门人,五世显宦。《宋元学案》卷四十六玉山学案列其孙陈砚为玉山汪应辰同调。陈砚孙陈均別見卷八十一《西山真氏學案》。

  王自中字道甫,号厚轩居士,原居归仁乡(今苍南),为永嘉学派早期重要成员,与永康学派创始者陈亮(同甫)齐名。《宋元学案》卷五十六《龙川学案》列为陈亮学侣。王自中登淳熙五年(1178)进士,力陈恢复唐代初期兵农合一的屯田制,作为抵御金国的长远之计,深得孝宗赞赏,欲将其超迁,为权臣所阻。官信州知府,“除苛尚宽,一洗积弊”。后老死平阳,葬仙坛山。稍后,永嘉经制之学由陈傅良(字君举)传承,在瑞安授业。其平阳学生有朱黼、章用中、周勉、陈端己、林大备、陈岩、徐宏、宋叔久等。《宋元学案》卷五十三《止斋学案》载:“章用中,字端叟,平阳人。先生从止斋最久,又因止斋之金华依呂东萊,之霅州依薛艮斋,由是显名。”“陈端己,字子益,平阳人。从止斋学。”“朱黼,字文昭,平阳人也。学于止斋,不事举业。尝著《纪年备遺》一百卷,《统论》一卷,始尧、舜,迄五代,若呂、武、莽、丕等皆削其紀年。水心為之序,且曰:‘此书一出,义理所会,宝藏充斥。’人始知其能传陈氏学也。躬耕南蕩山以老。”

  叶适为永嘉经制之学集大成者。其平阳学生有邵持正、郑昂、陈志崇、陈岩等。《宋元学案》卷五十五《水心学案》载:“邵持正,字子文,平阳人,以父致仕恩為監當。水心初讲学,先生即在学舍中。其后所至皆从之。……”“陈昂,平阳人,其大父尧英尝三上书闕下,论恢复事,斥和议。高宗令宰相召問,長揖,直指宰相,奏罢之。又三上书政府,诋其误国者也。先生从水心三十年。”郑昂腾蛟人,至元前后(1337-1346)被延为温州路学,著有《密庵集》多卷。叶适曾作《东塘处士墓志铭》,称“昔平阳陈岩,学能造微,为陈君举、徐子宜密授”。陈岩(1153-1188)、陈志崇为丰山(今鳌江厚垟)东塘陈族兄弟,从师陈傅良、叶适、徐谊。

  永嘉学派形成,其另一派则以徐谊为首。《宋元学案》卷五十三《止斋学案》列徐谊为陈傅良学侣。全祖望说:“时徐忠文公方起平阳,于永嘉诸儒中又别为一家。”徐谊在学术上既承陈经邦、经正兄弟,又受陆九渊的影响。徐谊字子宜,一字宏父,谥忠文,昆阳沙岗人,乾道八年(1172)进士。宋史有传,称其“尝与绍兴老将接,于行阵之法,分数奇正,皆有指授,自为图式”。《宋元学案》卷六十一单列《徐(谊)陈(葵)诸儒学案》,一本作《平阳学案》。将他列为陆象山(九渊)同调。称其“由池州教授历清要,事孝、光、寧三宗。入为刊部侍郎,出为宝谟閣待制、江淮制置使。移镇隆兴府而卒,諡忠文。中忤韓侂冑,貶南安军,婺州流离十年后得释。叶水心誌其墓曰:“诸儒虽爭為性命之学,然而固滯于语言,播流于偏末,多茫昧影响而已。及公,以悟為宗,悬解昭彻,近取日用之內,为学者开示。修证所录,至于形废心死,神视气听,如靜中震霆,冥外朗日,无不洗然,自以为有得也。參玩茲语,似亦近禪,而当時諸儒学术亦因可见矣。”徐谊将二陈洛学发扬光大,在理学中正式形成“平阳学派”。

  《徐陈诸儒学案》另一案主陈葵,“字叔向,处州青田人。自少笃学,至老不倦。举隆兴进士,知平阳县,居官廉介。”陈葵知平阳于绍熙三年(1192)。庆元初(1196-1199),徐谊学友舒璘又任平阳知县,倡盛学风,丞相留正称为当今第一教官。其开“广平定川学案”,黄宗羲尝称:“广平之集久不传矣,近得之其子孙,所论常平、茶盐、保长、义仓、荒政皆凿凿可见之行事,而言学者甚寡”。传有“平阳县修社壇記”,与徐谊交甚密,答其书曰:“吾人平生所志,期不負所学。中都臭味,頗薰炙人。造道如子宜,知不可汩。要須惟日孳孳,简易明白,以滌尽利祿境,庶此志获申。”两任知县为徐谊学友,对开创“平阳学派”极为有利。

  徐谊学生颇多,著名的有丁黼、赵希錧、彭仲刚、黄中、钱文子、魏谦光、刘轸、刘天益等人,都是永嘉学派的重要成员。丁黼是南宋后期抵抗蒙元侵略的民族英雄,《宋史·忠义》有传,是徐谊任池州教授时的学生。赵希錧是宗室,曾从陈傅良读书,以后受业于徐谊,是徐门高足。彭仲刚,金舟乡彭堡(今苍南彭家堡)人。《宋元学案》卷七十六《丽泽诸儒学案》又称:“彭仲剛,字子復,平阳人也。乾、淳之际,永嘉儒者林立,而平阳稍为別派,徐忠文公子宜以心学起,其说合于金溪,王信州道甫以事功之学起,其说合于永康,先生遊其间。及以进士释褐,主金华簿,始闻丽泽之教,东莱謂‘其用力甚锐’。先生之学,不事论说,以实践为宗旨,尤有吏才。……先生于听政之暇,亲执经而教之。以外艰归。凡先生所至,去后无不思者。紹熙五年,明、越大饥,特令先生为常平提举,盖且向用矣。是年(1194)病卒。叶水心曰:‘子復之为学,以为非同声趨和所能至也,故不敢以意之為是,而独以力之能者試之。’……”有《南监地舆记》传世。黄中为松山(桥墩)人,绍兴四年(1193)进士,挺对第三。《宋元学案·徐陈诸儒学案》称:“黃中,字仲庸,平阳人也。成紹熙进士,为馆职,肆力于学。时徐忠文公方起平阳,于永嘉诸儒中又別为一家,先生从之遊。尝与朱子往復论学,欲实地用功,不徒託之空言而已。学禁方严,先生校艺漕闈,发策云:‘平居不以利祿入其心,培植涵養,如木有根,水有源,用之則回既倒之狂瀾,不用则唱和寂寞之滨,亦足名世,任此責者誰与?’朱子见之,叹曰:‘近年此等议论,令人叹服。’累迁起居舍人,兼侍讲,敷陈剴切。宁宗曰:‘朕正倚毗卿。’前后三十余疏,当路不喜。出知袁州,徙泉州,进右文殿修撰卒。平阳弟子以先生為第一。”刘轸为白沙人(今属龙港),著有《诠心指要》。其子刘天益,曾以布衣应贤良方正直言,上书万言,极陈时政,著有《筠坡集》。

  象山之门高足杨简,慈溪人,人称“慈湖”先生。杨简曾师事徐谊,并经徐谊介绍从学陆九渊。南湖人薛凝之从学慈湖,《宋元学案》卷七十四《慈湖学案》列为门人。薛凝之在“伪学”之禁方严时,“作《伊洛源流谱》,自孔子、子思、颜、曾、孟子至濂溪周子以下凡九十余传”。他的儿子薛据作《孔子集语》20卷(《四库全书》有收)、《采薇天保未议》2卷、《宅揆成鉴》22卷。薛据之子收拾两世遗文编成《二薛先生文集》,林景熙为之作序。

网络编辑:张超霞

《宋元学案》与平阳学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