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平阳网  ->  频道中心  ->  历史 -> 列表

林景熙和宋末诗坛的那些“山”

2017年11月27日 10:12:14 来源:平阳新闻网

  陈正印

  古代文人多有别号:有称居士的,如李白号青莲居士,苏轼号东坡居士;有称道人的,如黄庭坚号山谷道人,姜夔号白石道人;有称子的,如卢照邻号幽忧子,陆龟蒙号天随子;更多的是以斋、轩、堂、室、庐、庵等为号,如陈与义号简斋,辛弃疾号稼轩……

  宋末诗坛大家林景熙,字德旸,号霁山。此别号之由来,现已不得而知,但从他名中的“熙”和字中的“旸”看来,号中的“霁”在字面上倒是与之有明显关联,至于“霁山”是否另有深意,尚不明确。作为爱国诗人,林景熙的诗有思君恋国的,如《商妇吟》《灯市感旧》;有褒忠尚贤的,如《寄呈方蛟峰尚书》《闻家则堂大参归自北寄呈》;有贬奸诛丑的,如《故相贾氏居》《秦吉了》;有述怀明志的,如《妾薄命》《元日即事》等,相关题材的作品在其诗文集里占了很大比重,有着鲜明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感情色彩和艺术风格。

  在林景熙的家族中,号为“山”的还有:其长兄林景怡,号晓山,有诗《晓起》被谢翱收入《天地间集》。其三弟(一说堂弟)林景英,号隐山,存诗九首,见《元诗选·癸集》。

  在林景熙的家乡温州平阳县,当时号为“山”的也还有:裴庾,号芸山,曾为《三体唐诗》作注,有《三体唐诗注序》,还曾为瑞安陈氏《清颍一源集》作序。曹告春,号近山,登咸淳七年进士,后以诗文著名。林景熙有诗《次曹近山见寄》。马静山,佚其名,从林千之诗《送马静山寄林晓山兄弟》(见元陈世隆《宋诗拾遗》)以号称林景怡看来,静山应也是马氏之号。林景熙有《马静山诗集序》,称其诗“清厉浓郁,扶天坠,闵人穷,意寄言外……发天葩于枯槁,振古响于寂寥”,可谓推许有加。

  而放眼宋末诗坛,别号是“山”的有全国影响力的诗人竟然还为数不少,真可谓一座座奇峰拔地而起,蔚为壮观,或是应了“国家不幸诗家幸”的说法吧。

  文文山。在群“山”中,最引人注目的无疑是别号文山的文天祥。据考,其家乡吉州庐陵县(今江西省吉安市)有山名叫文山,便取以为号。原来文山还真是一座山。林景熙有诗《读文山集》:“黑风夜撼天柱折,万里风尘九溟竭。谁欲扶之两腕绝,英泪浪浪满襟血。龙庭戈鋋烂如雪,孤臣生死早已决。纲常万古悬日月,百年身世轻一发。苦寒尚握苏武节,垂尽犹存杲卿舌。膝不可下头可截,白日不照吾忠切。哀鸿上诉天欲裂,一编千载虹光发。书生倚剑歌激烈,万壑松声助幽咽。世间泪洒儿女别,大丈夫心一寸铁!”对文天祥的地位、胆识、气节及其事迹的意义给予至高无上的评价。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史·宋代文学》评作者林景熙:“他的气概正不减于‘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文山。”而此诗,则被明人胡应麟推为“元初绝唱”。

  谢叠山。无论是诗艺还是气节,别号叠山的谢枋得都是堪与文天祥、林景熙齐名的。文文山、林霁山、谢叠山,可谓三山并峙,三足鼎立。关于谢枋得此别号的由来,一说因曾谪居兴国军的叠山,一说因苏东坡有句“溪上青山三百叠”,两者兼而有之也未可定。林景熙有诗《杂咏十首酬汪镇卿》,其十:“权臣坐偃月,弃官如飘蓬。及兹颠沛秋,翻然挺孤忠。一死未得所,罔罗挂飞鸿。渡淮已不食,蜕槁夷齐风。何人续迁史,表为节义雄。”此作便是写谢枋得事,叙其刺权奸而弃官、起用而募兵救国、抗元而绝食等事迹,大力表彰其高风亮节。对于此诗,《霁山先生诗文集》有批语:“古音不减汉魏。忠肝惓惓,亦有杜工部之风。”

  方景山。林景熙曾与王英孙、谢翱等诗友结汐社,方凤是后期成员之一。古来资料有说方凤一名景山,也有说一字景山,至今莫衷一是。或应是其别号,疑窦方能释然。林景熙与谢翱相互推重,有唱酬诗;谢翱与方凤则长期相处,诗作中历历可见。奇怪的是林景熙与方凤同为汐社成员,双方诗文却不见交游痕迹。或因林景熙诗多删削,文多散佚,而方凤诗文则至今所剩无几吧。其实方凤不仅是当时重要的遗民诗人之一,培育后进更可谓不遗馀力,多有成效,元代文坛巨匠黄溍、柳贯、吴莱皆出其门下。

  连应山。谢翱、方凤等人曾结月泉吟社,并以《春日田园杂兴》为题限体征诗,收稿近三千卷,取为第一的罗公福,真名连文凤,号应山。连文凤在当时颇有诗名,从这赛事中应也可窥其诗才之一斑。《四库全书·百正集提要》谓“元初东南诗社作者如林,推文凤为第一,物无异议,当必有说”。

  元遗山。照理说别号遗山的元好问是不应罗列在此的,因其为金国人而非南宋人。不过元好问比以上南宋遗民诗人只早约五十年,横向算来也大致是同个时代;此外其实元好问也是遗民诗人,只不过非南宋遗民,而是金遗民,他的遗民诗跟南宋遗民诗人作品其实也是有相当的可比性的。特别就七律而言,遗山雄放,霁山幽婉,风格差异明显,但皆达沉郁之境界,可谓殊途同归,有待学界作比较研究。

  一个个遗民诗人,一座座“山”。在宋末批量出现的那些“山”,是缘于“仁者乐山”,还是他们有志像雄伟的山峰重新撑拄起故国的天空,抑或其他什么原因呢?

网络编辑:周昌均

林景熙和宋末诗坛的那些“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