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平阳网  ->  频道中心  ->  文化文学 -> 列表

水头:手工艺人毛秋兰 70载的灯笼情愫

2017年11月12日 17:24:20 来源:平阳新闻网

  

  本网记者 徐远虑/文 兰娇娇/摄 编辑 吴赛露

  灯笼,又称灯彩,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工艺品,起源于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灯笼与中国人生活息息相连,在过去,庙宇中厅堂里,处处都有灯笼,随着电灯的发明和普及,烛火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毛秋兰是水头镇为数不多的灯笼制作艺人,今年已经84岁的她,在水头镇灯笼巷46号,仍然坚守着做了70年的灯笼技艺。

  灯笼巷,地处水头中街,是一条老街小弄,长不过60米。在灯笼行业鼎盛的时期,这里有4家灯笼专业制作坊,价廉物美,品种繁多,蜚声十里八乡,各地商户纷纷慕名前来批发。一时间,灯笼巷华灯璀璨,“我从14岁嫁到这里,就跟着我的婆婆学习灯笼制作,后来从婆婆手中接过了手艺活,这一做就是70年。那时候买灯笼的人多,几乎每家每户都需要灯笼,我们每天都要不停地做,有时候连饭都顾不上吃,收入也还不错。”从毛秋兰的口中,记者了解到,制作一盏最简单的灯笼需要2至3天,要经过破竹篾、编灯笼、收口、定型、糊纸美化等多道手工工序。一盏灯笼市场价只卖7元,虽说制作成本不贵,但是每一盏灯笼都倾注着毛秋兰的心血。现如今,灯笼依然在各大节日中用到,只是竹篾和纸制作出的灯笼渐渐被塑料和小灯泡取代。

  毛秋兰告诉记者,“我们这的习俗结婚要买两盏灯笼,做佛事和上坟的时候也要买几盏灯笼,现在市面上的灯笼款式多,更漂亮,结婚的人们更愿意买那些可爱的塑料小灯笼,不用明火也会安全点,现在我的灯笼一般都只有做佛事的时候,乡亲们会来定制和购买一些。我现在年纪大了,坐久了腰也痛,孩子们都劝我不要再做了,可是做了70年,一停下来不做,这手都不知道该干嘛,就当打发打发时间吧。”

  灯笼越来越寂寥,毛秋兰却显得十分坦然。她说:“等我们这辈人老了,做不动了,就没有人再做这种灯笼了。电灯比灯笼更亮更安全,也更方便,所以就算这门手艺失传了也不会觉得可惜,这是社会的进步。”

网络编辑:雷鹏

水头:手工艺人毛秋兰  70载的灯笼情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