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平阳网  ->  频道中心  ->  历史 -> 列表

平瑞航线内河轮船的沧桑岁月

2017年09月25日 12:02:07 来源:平阳新闻网

  谢锦芳

  平阳物产丰富,水网纵横,交通四通八达,素有粮食“百万仓”之称,曾是粮食出口大县。正如民谣所说:“丽水靠松阳”“温州靠平阳”,一言道破了平阳是产粮区的重要性。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有机联系,自然而然地促进了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

  旧时,在未有通公路的客观条件限制之下,平阳所有进出口的货物全部依靠内河航线运输。北方向运输的货物大都通过鳌江至昆阳坡南河头,再经人力板车搬运至昆阳北门埠头装船启运至瑞安转运各地。

  据史料记载:当时平阳昆阳至瑞安南岸仅有几十条个体人力小木船(包括瑞安南岸至平阳),担负着客货运输任务,其运输能力有限。解放初期在县交通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正式组织成立平瑞线运输社。社址设在昆阳镇靛青行的河埠头,民间称它为“三层楼埠头行”。从县域南向过来的矾山明矾(今苍南县)、南北港地区的农、副产品等,都集散这个埠头分批次相继起运,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后来,因靛青行河床渐高、水位下降,遇上少雨干旱,严重影响小木船通行。该社迁往北门埠头、照常运输。小木船船主大多是靛青行人,听说他们祖辈也是从事木船运输的,怪不得他们的儿子平日有空闲时,毫不迟疑地帮助父亲打二桨。这种以船为生的职业虽然劳累辛苦,但靠一把船桨尚能维持一家人生活,还是不错的。后来,住在北门河埠头边的一些划小木船者也陆续要求加入这个运输社。为此人多了,阵营扩大了,运输能力也随之不断壮大。

  据《平阳县志》记载:民国15年1月,瑞安通济轮船股份有限公司开始经营平阳至瑞安客班航线。有48匹动力的“永瑞号”客轮拖带客驳2艘,计160个客位。沿途有鸣山、倒树桥、万全蒲、杜山头4个停靠站,全程17公里。每日两个航次,客运量200多人次。解放初期国民党军队尚占领沿海岛屿,因港口被封锁,公路又未修复,旅客往来都是乘坐内河轮船。平瑞航线除“平瑞号”客轮外,又增加“胜利”“永强”“中和”三艘客轮,并租用民间船舶数十艘。日客运量增至500多人次。大大方便了旅客以最快的速度到达瑞安转往温州等各地。这也使跨县域的相邻平瑞两县取得了交通衔接,成为运输上的“一条龙”纽带。在当时人们心目中,乘坐内河轮船比起小木船来不但速度快,而且安全舒适,很受欢迎。

  值得一提的是1949年5月12日,浙南游击纵队正是乘坐此轮船、从瑞安向平阳进发进城解放平阳县城的。这已被载入史册,并具有重大意义的纪念日,堪称平阳的“红船”。

  五十年代初期,平瑞航线内河轮船原设在昆阳龙河。为了考虑行驶方便,改迁至北门埠头。

  1954年,平瑞线运输社接替了“瑞安通济轮船公司”经营的平瑞内河航线。经过10多年的努力与创新发展,除开往瑞安的二艘“轮船头”、拖带6艘客驳4个航次、增加了观音亭、章岙周停靠点外,还开辟了昆阳至宋埠、昆阳至石塘河边、昆阳至郑楼等三条航线。大大方便了万全农民进城购物的需求,让他们得到了受益感与获得感。同时运输社在扩大经营中也壮大了自己:固定资产逐渐增多了、机械化程度日益提高了,人员队伍相继扩充了,营业收入与日俱增了,职工的月收入不断上涨了。

  六十年代期间,平阳全县运输企业的财务人员培训班在平瑞线运输社举办。又有温州地区交通局举办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的学习班在平瑞线运输社现场教学,来自全地区的运输单位,选派驾驶员和船员参加。边学习、边实践,观摩该社货驳安装小马力的经验,全面推广使用。

  平瑞航线内河轮曾走过了不平凡的改革道路。原先以木炭作燃料为动力的叫做炭车。曾乘坐这种河轮的人们尚能清楚记得,它最惹人讨厌。因为它经常会出现抛锚现象。后来改用柴油的油车,就很少出麻烦的事了。

  尽管是柴油开的河轮,其速度仍不如人意。平阳去瑞安还需两个小时左右,旅客感到很不耐烦。幸好船舱里伴有诸如说书的、唱词的。其中尤以“百岁媄”先生讲笑话最受人欢迎。他自编自演的故事吸引力很强,使大家听后大笑不止。

  由于平瑞线运输社连续几年支援农业生产工作做得出色,1965年经评选获得省、市、县三级的支农先进单位。一时名声鹊起,名扬全省。那时,平瑞线运输在党支部孙金生同志的直接领导和带领下曾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以“三农”为引领,对“三城”农民以百分之五十的票价优惠。因昆阳镇管辖的城东、城西、城南三地的农业生产队的田亩均在离县城约五公里外远的倒树桥、白马桥、观音亭等处,耕作与田间管理来回路途遥远不便。利用平阳至瑞安的早班五时航次送农户到上列停靠站上岸;当他们完工后正值日落西山时分,可乘晚班6时的客轮返回。并用货驳替农户运输种子、农家肥、化肥、农机具等到田头;待早、晚稻收割时,又将丰收的稻谷全数用货驳满载而归。赢得了农户的高度赞扬,被称为农户们心中的“好运输社”。他们一心一意为支援农业生产贡献了力量。对于经济有暂时困难的生产队,允许先取轮船票和先运农业物资,待秋后统一结算偿还,这样既喜了农民,同时也乐了员工。此时的运输社办公室内外挂满了农业生产队送来的锦旗和感谢信。

  二是粮食部门收购的粮食,万全片的各仓库统购入库数已达饱和状态。按国家粮食购销计划应有大量粮食外调。原来粮食储运单位有自己的运粮专职运输船队,后来出于安全和成本的考虑,终将粮食运输任务托付给平瑞线运输社来完成。因而在担负平瑞航线内河客轮运输的任务外,运输社同时还肩负着万全区内粮食调运的工作。可见它的业务之繁忙,责任之重大。

  自从出名之后,省、市、县三级交通主管部门暨有关新闻舆论单位来采访、调查或兄弟运输社来学习取经的络绎不绝,有的日夜来电要及时写稿报道。正恰逢笔者时任该运输社文秘工作,当时又是“浙南大众报”(温州日报的前身)的通讯员,还算应付得了。那时的报纸上常有《平瑞线运输社先进人物和事迹》刊登与读者见面。再者是平阳广播站所需的材料,是邀请该社党支部孙金生同志出场讲话,忙得不亦乐乎!平瑞线运输社真正成为“广播有声、报纸有名”的响当当的名副其实的先进运输单位了。

  文化大革命期间,全国开展红卫兵串联活动,每日红卫兵南来北往,客流量骤增,平瑞线运输社除增加航行班次外,还临时抽调货驳代替客驳。又在学习毛主席著作期间,将客轮内外书写上毛主席语录;船员与旅客们一起读毛主席语录,并向旅客读报,宣传毛泽东思想,将客轮打造成社会主义思想阵地。

  至八十年代,经济社会发展迅速。长、短途客货运汽车如雨后春笋地得到发展。尤以平瑞两县的区间班车,仅用半个小时就能到达。各村的农民们也都有自己的私家车和摩托车或电瓶车。乘内河轮的人数,一落千丈,越来越少。从此营业收入不敷支出,走向亏损,致使走上关、停、歇业的道路。

  时光荏苒,斗转星移,几十年过去了。那时大名鼎鼎的平瑞线内河轮船已成往事。笔者近日不顾高龄年迈,漫步在原工作旧址地,思绪万千,原来的轮船埠头今已被建成休闲的露天舞场。夜幕降临,那里已是妇女们跳健身舞的好地方。北塘河的河水依旧,对面相望的河心亭仍在,只是往日来回奔波的河轮永远不见了,连同那段逝去的岁月。

  编辑 周启来

网络编辑:雷鹏

平瑞航线内河轮船的沧桑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