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平阳网  ->  频道中心  ->  历史 -> 列表

半生风雨路 十年平阳情 ——记新四军老战士孙洁

2017年08月28日 14:38:25 来源:平阳新闻网

  伍兆澄 陈肖粟

  4月19日,我们从平阳驱车来到绍兴市区,叩开风景优美的环山公园旁一处宅邸,93岁高龄的孙洁女士亲自开门接待了我们。

  

孙洁和朱廉

  

  孙洁的丈夫朱廉,人称“朱政委”,1953年10月至1964年11月任平阳县委书记,主政平阳整整11年。孙洁随朱廉来平阳,即任宣传部长,1956年5月当选县委副书记,1963年1月任县委常委兼宣传部长,直至1964年11月调离平阳。

  孙洁已是耄耋之年,但精神矍铄,耳聪目明,思维敏捷,记忆清晰,动作谈吐一点不显迟暮之态。采访中,我们能很好地沟通交流,中途还亲自上楼去拿照相册,翻阅照片述说往事。

  参加新四军

  

  

  孙洁1925年出生,上海市南市区人,祖居蓬莱街道。这里曾是上海县衙所在地,住着上海最早一批的老居民。父亲原做伢郎生意,日子过得还可以。她有两个哥哥,大哥抽壮丁当兵,后来成了兵油子;二哥在一家商业公司当营业员。孙洁读了3年半小学,1937年上海沦陷,全家生计维艰,她十三四岁就开始当童工。她在食品厂敲鸡蛋,后来学裁缝、织毛衣,换过好几个工厂。十五六岁时,父亲患肺结核去世。

  1945年初,当地因打死一名日本人,抓人很厉害。孙洁忍受不了日本人的欺压,和另外3人结伴到芜湖投奔新四军。带队的是一位姓杨的大哥,他们借做生意为名,乘火车到南京,住了一夜,走了4天到达芜湖。芜湖是敌占区,日伪军守着长江。杨大哥找到当伪军的外甥,乘着他外甥值班看守码头,4人过渡到了汤沟镇(现属芜湖市鸠江区),找到了新四军第七师招待所。招待所很破烂,所长吴锦章(解放后任上海市某局长)收留了他们。

  新四军第七师是皖南事变突围的部队,师长谭希林,政委曾希圣。因为孙洁认识字,师财务科想要她,但孙洁喜欢唱唱跳跳,喜欢文工团,财务科长怕她坐不住,就让她去了文工团。在文工团里,她跑龙套打杂,演点小角色,但也不轻松,晚上经常行军,一个月要演出一二十场,还要帮助侦察、看护伤病员。

  文工团演出要学普通话,要识字,不断提高文化水平;同时文工团活动范围大,接触人群广,要做群众工作,注重提高工作能力。在文工团里,她得到了很好的学习和锻炼机会。

  北上南下

  抗战胜利后,部队要减员,孙洁在二师文工团属于精简之列。当时李丰平在七师任政治部主任。孙洁认识李丰平,又回到七师,后来调到华东军区画报社当文书,做内勤。1947年冬,她随部队北上到山东省阳信县开展土改,和朱廉在一个工作组。朱廉任工作组组长,比她大一岁,却是个老革命。朱廉是江苏泗阳县人,1941年入党,当过村支部书记,乡党委书记,后来参加新四军。两人相识之后情投意合,于1948年初结婚。是年孙洁在土改工作组入党,并在秋天生下长子小鲁。

  1949年2月,彭瑞林任华东南下干部纵队第三支队第四大队政委,带领他们随军南下。4月21日,百万雄师过长江,孙洁以怀孕之身坚持参加渡江。在安徽境内,3人乘一只小船,在惊涛骇浪中过了长江。部队南下,她要干的工作很多,主要是征集粮食。部队将士多是北方人,语言不通,孙洁会普通话,经常担任翻译。

  1949年6月,彭瑞林带领400多人到丽水组建党政军领导班子,8月任浙江省第七(丽水)地委书记兼丽水县委书记、丽水军分区政委。朱廉被派往云和,先任城关区委书记、县委宣传部长,后任县委副书记、书记。9月,孙洁在丽水生下一个女孩。产后15天,由于当地土匪出没,她由一个连队护送,在秋雨连绵中跋涉70里泥泞路,从丽水来到云和。她为女儿取名丽云。在云和,孙洁先担任城关区委宣传科长,后担任县委秘书。她只有初小文化水平,不会起草文件,很多时候只好由朱廉代劳。工作上的压力,也是动力,促使她努力学习,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在离开云和之前,她还担任过民政科长、人事科长等职务,并预定为副县长人选。在此期间,他们将长子小鲁从山东接回,丽云之后,又生了个女儿名小洁。

  在平阳的日子

  1953年10月,朱廉从云和县委书记任上,调任平阳县委书记(当时为第二书记),直至1964年11月。孙洁随朱廉调平阳工作,1953年11月即任命为县委宣传部长。

  平阳是鱼米之乡,山清水秀,孙洁一来就爱上了这个地方,并以极大的热忱投入各项工作。1953年底开始大力开展过渡时期总路线宣传运动,逐步推动合作化高潮。1955年冬县委提出“向文化进军”的号召,宣传口全力以赴,促进全县农村形成文化学习热潮。

  1956年5月,平阳县第一次党代会召开,孙洁被选为县委副书记(副书记6人,排名为:白希曾、林化贞、李增甫、孙洁、陈常修、许汝州)。刚当选为县委副书记,孙洁忐忑不安,深怕有负重托。1959年2月,温州地委批准建立中共平阳县委书记处,朱廉为第一书记,另外还有9位书记处书记,排序为:孙洁、李俊生、李增甫、陈常修、许汝州、盖新民、李长茂、郑吉辰、刘维宗,胡孙节、张启标、池欣昌、卢声亮、张连生、杜化民等任常委。

  在大跃进的岁月里,孙洁开始觉得步履艰难。她蹲点种的试验田,管理一点不比别人差,但亩产最多八九百斤,别人产量却超千斤、几千斤,甚至放卫星达上万斤。1959年学习黄岩,进行“友谊竞赛”,各地要力争“满堂红”,农业产量、工业产值要翻番,孙洁表现了畏难情绪。另外,对批判彭德怀,孙洁思想上也有疑问。朱廉说她“右倾”,县委内部开会“拔白旗”批判她。后来召开常委扩大会、三级干部会,也点名批她思想右倾。

  1960年8月,因遭受台风暴雨袭击,桥墩水库发生塌坝事件。当时朱廉和陈常修在桥墩水库,孙洁在昆阳主持工作。开始桥墩那边电话汇报死了203人,后来说朱廉也牺牲了。她闻讯心如刀绞,硬撑着召开紧急会议,组织抢救队,亲自带队赶到灵溪开展抢险救灾工作。在抢救中,坚持工作的话务员和水利局的一名干部牺牲了,但救了不少群众。上级还派飞机空投粮食。两天以后,朱廉也找着了,他在高山上没有被洪水淹死。后来县委将调查情况上报,共死了373人,还有大量经济损失,并请求上级处分。地委书记张一樵帮县委承担了责任,并表示省水利厅长也在桥墩水库,不能单单由县委承当责任。在抢险的关键时刻,孙洁对自己的临危不惧表现还是满意的。演员黄宗英那段时间正好在平阳体验生活,了解这段经历,后写了篇报道《风里雨里夜里》,登载在《解放日报》。

  1960年多灾多难,万全饿死不少人。孙洁感到责任重大,向省委反映,要求开仓救济。在省里,李丰平书记问朱廉,平阳怎么死这么多人?还要求每一位书记处书记都带队下去,挨乡挨村逐户调查。孙洁也带着秘书下乡,腿脚浮肿,还得了急性肝炎。孙洁说,在平阳也做了一些错事,但在向上级如实汇报万全饿死人这件事上,是问心无愧的。

  1963年1月,平阳县第三次党代会召开,朱廉连任县委书记,孙洁为县委常委,仍任县委宣传部长,直至1964年11月随朱廉调离平阳至贵州。

  从遵义到绍兴

  1964年11月,随着“四清”运动逐步展开,阶级斗争的弦越绷越紧。按照中央指示,浙江组织27人工作团赴贵州遵义,解决当地班子问题。朱廉任工作团团长,孙洁同时调离,担任工作团团员。一到遵义,“小四清”运动全面开展,清理班子,朱廉担任了遵义县委书记,孙洁开始只挂工作团团员头衔,列为遵义市委(县级)常委,后经浙江省委组织部联系,确定为市委副书记。邓小平此时到遵义视察,孙洁参加接待,传说邓小平对孙洁很欣赏,其实纯属乌有。当时县里领导分头接待,孙洁在遵义会议纪念馆负责接待,陪同的有各级领导,孙洁并没有说上一句话。“文革”中她却为此背上黑锅,被认为是邓小平红人,罪上加罪。 1966年“文革”,孙洁噩梦开始,一切不堪回首。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朱廉担任遵义地委常委、副专员职务。1980年7月,相隔16年后,朱廉调回浙江,担任绍兴地委常委、副专员职务。孙洁同时调回,任绍兴县委副书记。但好景不长,朱廉因长期工作的重压,身心交瘁,于1983年11月患病去世。当时平阳县委发去唁电,并派员参加追悼会。孙洁退休后在家安享晚年。

  采访过程中,孙洁多次表示对平阳和平阳人民的眷恋,对平阳这些年来的发展变化深感欣慰。她说,1999年4月,在纪念解放军渡江50周年时,她应邀重访阔别35年的平阳。最近几年想回平阳,却由于年高体弱未能成行。

网络编辑:谢天涯

半生风雨路 十年平阳情  ——记新四军老战士孙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