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平阳网  ->  频道中心  ->  文学 -> 列表

在农村书屋读书的日子

2017年08月09日 11:11:56 来源:平阳新闻网

  邓孝顺

  我和农村书屋结下不解之缘源于阿公。阿公是村里第一个大学生,年轻时是浙江远洋运输股份有限公司的船长,到过许多国家,思想开明,见多识广。退休后,阿公荣归故里,成为我们村德高望重的长辈。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我们村建起了一间农村书屋。

  书屋并不大,傍山依水,坐落在村老人文体中心附近。书屋布局精致,设计别具一格,仿巴洛克建筑风格,外形自由,追求动态,色彩丰富;同时又结合东方传统风格,采用木质结构,四周各有一个窗户,视野开阔。

  书屋有很多书籍,是村民募捐购买的。为了方便借阅和管理,我和阿公对它们进行了分类,分为时政、文学、古典、农业科技、娱乐杂志、新闻报刊等。书屋很受村民欢迎,他们在结束一天的劳作后,吃过晚饭,洗完澡,换上干净清爽的衣服,或带着小孩或陪同爱人,结伴而来。年轻人多数选择借阅,带回家细细观看;学生和老人则多选择留在书屋里静静品读。书屋人气旺盛,但很安静,人们在这里读书学习,神情怡然,阅读给他们带来了精神层次上的满足。

  我们村子环境静谧优美,一条安静的河流贯穿整个村落。房屋沿着道路两旁整齐排列,道路一侧是低矮起伏的山丘,山上长满青翠的竹子;另一侧是广阔的田野,种满成片的荷花。村里的年轻人外出务工,留守的以老人和小孩居多。我大学毕业三年后,回到家乡工作,在阿公的推荐下,成了书屋管理员。每天下班后,我兴致勃勃地来到书屋,挑一本好书,找一个靠窗的角落细细品味。窗外爬进皎洁的月光,像跳动的音符,而夏日晚间夜风如水,隐约听见夏虫低吟浅唱和竹子拔节的声音。置身其中,我仿佛回到学生时代,找回了那份遗失的美好和久违的温暖。

  学生时代,我热爱读书,对文学作品充满特殊感情,大学期间创办雾凇文学社发行凇花社刊。毕业后,奔波于各个城市,在忙碌和浮躁中迷茫。回来之后,乡村生活是安静的,乡村书屋是丰满的,在这一方桃源中,我心灵受到洗礼,视野更加开阔。

  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即使通过努力在城市里扎根,过上所谓的体面生活,但骨子里的乡土情结是不会淡忘的。我从繁华的大都市义无反顾地回到家乡工作,重返家乡的怀抱,又幸运地当上书屋管理员,甚是感激。我在自己读书的同时,每周也会组织村民一起学习。给他们讲历史故事,为他们科普农业知识,在丰富村民精神生活的同时,也提高了农业生产技能。书屋前,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荷香。

  人生是个持续成长的过程,成长必需学习。我们学到的知识,读过的书,会化为身体的一部分,与我们融为一体。

网络编辑:张超霞

在农村书屋读书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