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平阳网  ->  频道中心  ->  文学 -> 列表

梦逐流水游横阳——读陈斌先生乡土文学系列散文有感

2017年08月04日 16:08:17 来源:平阳新闻网

  易永煌

  我偏爱读乡土文学,在于它的人间温情,能将乡间的死生、淳朴的人性、泥土的气息,移在纸上;能让眼前的片段、生活的琐细、熟稔的环境,变得丰满、亲切、厚重。

  在社会发展越来越快的今天,陈斌先生的乡土文学系列散文,让我们慢下脚步,回首看远山,嗅闻生活气息。走在乡间小路上,雨后泥泞溅湿白色裤管时,不使人懊丧,还能看到两岸“水满田畴稻叶齐”,知道脚下的这条小径,是千百年来无数的乡人走出来的。踏上一座小桥,看着它摇摇欲坠的残败之躯,能想起它曾经是当地仁人义士呕心沥血、出财出力之作,也曾经有着“缓步同行过小桥,春风吹暖卖饧箫”的风情。当你不知道事物的名字时,这尘世所见的就只有花和草;但你了解它的时候,万物有灵,草木有情,野百合也有春天。这就是它带给我最深的感知。

  一瓣栀子花开,香了整座山谷,隔着无垠的荒野,清幽飘进了旅人的怀中。从东门山到半山庵,从甸垟山到大岙底,从九凰山到老铜钱,他带着历史沧桑和无尽遐想,走进鸣山,走进步廊,走进垟教,走过横阳大地的角角落落。我有幸和陈斌先生同事数载,工作之余,常在他的桌前谈论横阳大地的山山水水、风土人情。水边一横倒树桥,梦入江南烟水路,谁凿石塘崔嵬门,东岳殿里唱《封神》,塘河北去烟水绿,白马桥水鸣流琴……一山、一水、一桥、一亭,他都如数家珍,时而说它的历史典故,时而说它的半世沧桑,时而说它的美丽动人,时而说它的衰亡惨败。

  “悠悠往事,往事悠悠,都聚集在我无穷的回忆中。”陈斌先生的乡土文学系列散文,给我们脚下每一寸土地都带来历史的温情;让我们看到的一山一水,都有着奇趣盎然;让眼前的一亭一阁,都画满了乡土的气息和情感。他在《房前屋后,这边风景独好》中说,迁居此处时,“一片的冷清,一片的荒凉”,“凭窗北望,鸣山一览无遗”。他曾一人寂寞走过的小径,如今应是高楼林立、熙熙攘攘,成了众人瞩目的大道。他笔下“坐着小木船,拉着船缆进了文昌阁”,“只有几间旧房子”,“每到晚上经常听见水獭入水的声音”的场景,读起来有古代小说的意韵。

  古人有云:“言为心声,文如其人”。陈斌先生为人亲切,做事细谨,待人宽容。为人如此,为文亦如是。他的散文,常从昨夜的一场雨、秋天的一朵花、清晨的一阵风入手,一路走来,边走边谈,似乎是几个朋友在山间田际散步,说者愉悦,听者有趣,偶尔还停下来,喝上一口山水,或是自带的香茗,在这貌似不经意的说笑中,却是字字有根据,句句有出处。待到路之尽头,蓦然回首,夕阳里一片灿烂。

  我也爱他的文笔,温婉文雅。“一路上,村庄经过一夜的睡觉,渐渐地苏醒过来,房屋上也开始飘起了袅袅炊烟。”“绕过晚晴亭,就到文昌阁的前门,眼前一泓水波如镜,四面花木扶疏,玲珑的九曲桥,凌波仙子般跨向河中的文昌阁。日光照射在文昌阁的琉璃瓦上,光彩莹然。”

  乡土文学,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终生的情结。如陈斌先生的《北塘河,且行且珍惜》系列27篇,涉及北塘河的概况、形成、历史、古迹、名人、居民、桥梁、沿岸诗词、沿岸庙宇、沿岸风俗、民间曲艺、古树名木、特色小吃等,真是蔚然大观。在往后的岁月中,它沉淀了灰色的背景,呈现野趣、闲趣的诗意,有着某种超然的情怀。有时在别人的文章中,也常常能带出自己的乡土情怀来。希望大家能和我一起,跟着先生,梦逐流水游横阳。

网络编辑:黄蓉蓉

梦逐流水游横阳——读陈斌先生乡土文学系列散文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