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平阳网  ->  频道中心  ->  文化文学 -> 列表

走进灵波桥畔文化礼堂,聆听千年莲花落唱

2017年08月03日 15:57:32 来源:平阳新闻网

  本网记者 徐远虑/文 陈顺利 林绍武/摄 编辑 俞丹

  “灵波桥畔鱼跃鸥翔,我的林步桥。三宫台前钦赐牌坊,我的林步桥……”一曲优美动听的《林步桥,我锦秀的水乡》村歌,犹如一面铜镜,映射着林步桥的千古璀璨。

  

  

  林步桥,原名灵波桥,位于我县昆阳镇东部。这里曾是练川乡政府驻地,地处万全平原水网地带,成村于宋朝,村民以陈、吴、徐、萧、胡、叶等姓氏为主,是个有着千年文化底蕴的古村落。距县城4公里,因宋绍兴年间此地建有灵波桥而得名,后因方言谐音,逐渐演变成“林步桥”。灵波桥始建于宋绍兴九年(1139),为石板桥,桥面由四块石板构成,经过八百多年的风霜雪月,现今的灵波桥已然不是当年的模样,在1992年重建后,它以新时代的面貌依然立于河上,望着这一片沃土的亘古变迁。

  

村口亭子

  

灵波桥

  

  在江南的水乡,凌立河道之上的青石桥,总是承受着悠长历史的重量,它是历史的见证者。夏天傍晚,用过晚饭后,村民喜欢手拿蒲扇,到桥边纳凉,聊聊家常,谈谈桥与村庄。林步桥有着很多历史文物古迹的记载,然而因天灾人祸,相继在千年的刀风剑雨中,湮灭在历史的尘埃里。“殿中执法”牌坊便是其中之一,牌坊位于三官堂前,万历年间,朝廷赐立,以表彰陈一元任江西道御史时秉公执法、直言敢谏。牌坊正背面分别刻有“殿中执法”“江右乘騘”,但已毁,如今已无法观望它的尊容,只能在代代相传的口述中,想想牌坊的威仪。

  

傍晚村民在文化礼堂广场跳舞

  

林步桥街道

  

  “不说短来不唱长,不提三国与唐朝。不唱封神和水浒,单把文化礼堂唱。建管用育好礼堂,四季八节唱不完。肖吴叶茂根枝繁,胡黄陈施心一条……”这是一曲在林步桥耳熟能详的“平阳莲花”,作者便是林步桥村村民叶来旺。唱莲花,又称莲花落、渔鼓,俗称打长筒,流传于温州市各县(市、区)讲温州话的地区,至今已有1000余年历史,系温州市第二大曲种,在2009年,被列入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叶来旺便是非遗传承人,他以林步桥文化礼堂为根基,凭借一支简单的龙纹道情筒(一种乐器),将“平阳莲花”唱遍全县,向人们演绎着身边的故事,延续着平阳传统文化的脉络。在林步桥文化礼堂内,还建有“平阳莲花”非遗文化特色馆,通过文字说明以及乐器展示等形式诠释着其独特的魅力。莲花传唱内容大多为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当地人熟悉的民间传说,以及村民生产生活的情景,它是长期以来林步桥人民乃至平阳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研究浙南地方传说与风俗的重要依据。

  

叶廷鹏烈士纪念室

  

叶廷鹏烈士雕像

  

  在林步桥悠久的历史发展进程中,被大家称为浙南农民革命“老大哥”、原中共浙南特委书记---叶廷鹏烈士就出生在这片土地上。他的英勇革命事迹为平阳红色文化史写了浓重的一笔。1996年7月,林步桥村动工兴建了叶廷鹏烈士纪念室。烈士纪念室建成后,这里成了我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以及历届中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基地。烈士纪念室占地838平方米,建筑面积336平方米,由展厅、门台、水泥道坛三部分组成,室内陈列着叶廷鹏烈士雕塑胸像、生平事迹、领导题词及部分从烈士亲属家中收集来的遗物。该纪念室于2003年被授予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次年被列入红色旅游景点,并在2006年成为中青班学员红色旅游教育的基地之一。

  

非遗继承人证书

  

  近年来,林步桥村在文明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安全生产工作、基层党组织建设等方面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先后获得温州市文明村、温州市“千百工程”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温州市“千百工程”村庄整治合格村、平阳县文明村、平阳县学习型村居、平阳县“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先进集体、平阳县首届十大魅力乡村、昆阳镇安全生产工作先进集体、昆阳镇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2014年该村开始着手建设文化礼堂,现在文化礼堂广场已成为村民早晚锻炼的最佳场所之一。

  林步桥村从千百年前一步步走来,走过荒野泽国,走过刀光剑影的沙场,太多的时过境迁,太多的溢彩流光,然而亘古不变的,唯有那东塘河内静静流淌的河水,犹如一位江南女子,温文尔雅,文质彬彬。

网络编辑:周昌均

走进灵波桥畔文化礼堂,聆听千年莲花落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