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平阳网  ->  频道中心  ->  历史 -> 列表

屡毁屡修不易 闸成五都之福 ——鳌江江口陡门的前世今生

2017年06月26日 11:26:48 来源:平阳新闻网

  郑小同

  鳌江水闸,最早称“江口陡门”,距今已有781年历史。元苏伯衡《苏平仲文集》卷六《平阳重修江口斗门记》中载:“宋端平三年(1236),县令林宜孙于北江口(今鳌江镇陡门街)创建‘江口陡门’。”

  

  江口陡门屡毁屡修

  民国《平阳县志·水利》曰:“江口陡门即五福陡门,在九都江口,宋端平丙申,(县)令林宜孙创筑。”2孔,陡门上用石板铺桥,灌溉交通兼利。1993版《平阳县志》称其为“河口水闸”,位于鳌江镇河口村。后1993版《〈平阳县志〉勘正》纠正为:“此陡门(水闸)位于旧九都江口(今鳌江镇古鳌村陡门头)。”民国《平阳县志·水利》载:“河口陡门,在(慕贤)西乡旧志,今废。”据此,“河口水闸”与“江口陡门”无涉,而位于九都江口的水闸即江口陡门。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里,江口陡门历经许多次的毁坏、修复、再毁坏、再修复,民国《平阳县志》有载:“元至元二十四年(1287),里人郑存耕修。至正二十一年(1361),存耕族人郑礼郑公谊再修。明洪武八年(1375)风潮冲坏,洪武十六年(1383),丞彭尚贤与令吴蕴中、典史杨孝忠再修。苏伯衡《江口陡门记》(有记其事经过。)成化二十二年(1486),风潮又坏,(县)令王岳、主簿胡津复修。己(继)而又坏,弘治四年,(县)令王约、丞李选修。万历二十二年(1594),(县)令朱邦喜捐俸二十两修砌。清初久废不修,陡石湮涨。乾隆初年,(县)令罗守仁命贡生叶之瑗修筑,姜朝勲继之,卒无成功。”

  现在的陡门桥下面有一块立柱,上锲刻有“隆八年岁次癸”几个字,清晰可辨,其文字应为“乾隆八年癸亥年……”。据此我们可以认为,在清乾隆八年(1743)间,此水闸曾修建过,但民国《平阳县志》无记载。从乾隆三十五年至光绪十四年(1888)一百多年的岁月里,因自然界的无情肆虐,五福陡门破烂不堪。民国《平阳县志》载:“后年久损漏,内河渐涨,光绪十四年(1888),(县)令汤肇熙再修。十六年飓风海潮冲毁两翼,十七年(贡生)周配京等按亩捐修,数载又坏。二十六年诸葛钧等再修。”可谓历经磨难,矢志不渝。

  

  “江口”到“五福”

  再到“鳌江水闸”

  据《蓉林笔钞》:“(乾隆)三十五年(1770),(县)令何子祥……重行规复,疏浚积淤,尽起旧陡废石,熬蜃灰杂黄沙周填之,……于端平旧址为护闸石梁绕闸之堤悉烧灰和秫以实之,阅(越)六月告成,改名为‘五福陡门’,谓闸成五都之福也。”至此“江口陡门”更名为“五福陡门”。所谓五都,即地处小南平原的八都、九都、十二都、十三都、十七都,这些地方的河湖沟渠之水汇聚于江口陡门,继而流入东海。

  重建江口陡门给五都老百姓带来福祉的是时任平阳知县何子祥。何子祥(?—1770),字象宣,号蓉林,福建平和人,乾隆三十年(1765)由浦江调任平阳。他治县的特点是:以实心行实政。三年任满,因政绩卓著,清政府加以通判衔留任,最后卒于任所。浚修城乡河道,兴筑废旧陡门,兴修水利是其任内主要治绩之一。

  鳌江镇陡门街《新建陡门桥碑志》载:“一九六九年重修水闸。”1993版《〈平阳县志〉勘正》记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自1951年始,修理数次。于1973年重建,计2孔,净径6.55米,最大过闸流量30立方米/秒。1994年移址重建后,称鳌江水闸。”

  关于“鳌江水闸”之称谓,笔者认为应始于1973年重建时。笔者及多位亲戚同学均于1973年前后,在陡门桥上拍摄并留有照片,崭新的陡门横梁上即已有此4字。那时候,鳌江也没有什么风景点可供人们拍照选景,此新闸新桥成了大家首选之处。又因水闸地处鳌江镇下埠,民间亦称“下埠陡门”。

  1994年,古老的鳌江水闸已不适应排洪功能,水利部门遂将其移至约200米外原水产公司的江道上重建,在水闸边再修陡门桥一座,水闸横梁上嵌有“鳌江水闸”四个字,桥梁栏杆板上用篆字亦刻上“下埠水闸”四个字。

  笔者日前去陡门头走访耄耋老人黄老伯,他说他这个年龄段的不清楚有河口陡门,对于建国前后的鳌江水闸兴衰历程,他记忆犹新,历历在目。

  

  古老水利再焕青春

  解放前,鳌江陡门水闸启闭由几个“散人”(外地人、讨饭人)经管,因为他们就借住在陡门边的寺庙里。解放以后,水闸的管理由受益地区负责水闸启闭。1974年后,县里有了水利局,专门负责统筹建设和管理。

  黄美生(1925—1994,鳌江陡门头人),是解放以后鳌江水闸的管理人员。1963年以前,水闸启闭是纯手工操作的。开启放水时,黄师傅会手拿喇叭喊:“开陡门了、开陡门了”,警示提醒水闸内外河道上的船只和人员,做好安全措施。随后左右各一人,用铁钩勾住拦水枕木,一根、两根、三根……,脱离禁锢的内河河水奔腾咆哮,冲向外河流入大海。第一闸完成再开启第二闸。年复一年,子继父业。

  1973年鳌江镇政府重建鳌江水闸,并于水闸上面建一横梁,设置了两对螺杆螺母,转动螺杆即可拉上整座拦水枕木,河水从枕木上面流过改为从枕木下面泄洪,几百年来的手工拉闸改为机械起闸,这个古老的水利工程焕发了青春。

网络编辑:张超霞

屡毁屡修不易 闸成五都之福  ——鳌江江口陡门的前世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