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平阳网  ->  频道中心  ->  民生 -> 列表

从纯手工到机械化 昆阳这四代人专注刻章一百年

2017年05月26日 11:29:38 来源:平阳新闻网

  本网记者 陈木遥 编辑 吴赛露

  昆阳镇解放街231号有一家学勤刻章店,它记录着一段四代人一百多年雕刻家族史。100多年前,陈小华的爷爷在南门从事雕花行业,店铺字号师古斋;其父亲十几岁时自学刻章手艺,一生篆刻不辍;20岁时,陈小华子承父业,坚守刻章店铺;她48岁时,电脑刻章兴起,手工技能逐渐退出舞台,她跟在儿子身旁,摸索起现代化刻章技术。

  

  

  记者采访时,67岁的陈小华正在对塑料印章做最后的修边工序。戴着眼镜的她,手拿刻刀,横竖划几下,利落地结束了作业。看似简单,却仍能瞧出她的深厚功底。这一切,得益于从小练就的手法。20岁时,她跟在父亲身旁学了段时间,接下来就以自学为主了。之后3年时间,她每日练习基本功,在木头上刻字,锻炼对刀法的掌握度以及摸透木材的纹路。那段时间,陈小华最常做的动作就是,拿着刻刀上下、横竖滑动,一遍又一遍,反复练习,直到熟练后,模具才从木头换成了中碳钢。其经蘸火、冷却,虽稍有变软,但与刻惯了的木头相比,却还是有很大差别。原本是用刀刻,现在则是用小型锤子小心翼翼敲打着刻刀,才能刻出笔画来。若有一处笔画刻错了,这个印章也就作废了。在她看来,手工刻钢印,算是一种能力的象征。此外,磨刻刀也是基本功之一。刀片磨得好不好,直接和下一步的工序和印章成品质量挂钩,“只有自己亲手磨,才能把握所需的锋利程度。”

  

  

  27岁时,陈小华还未佩戴眼镜。那年,刻钢印溅起的粉末不慎落入眼睛。眼睛立马疼痛起来,到医院做了手术,才稍有缓解。此后她就离不开眼镜了。她说,没有想过放弃,这是每位刻章师傅都可能经历的事,被刻刀划破手指更是常事。何况,这是她赖以为生的工作和喜爱的事物。从握刀刻下第一枚印章到现在,陈小华已记不清自己到底刻过多少枚印章,在她的记忆里,刻章生意最好的时候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那时候改革开放政策刚实施,下海经商、办厂的人越来越多,各种企业用章和单位公章需求量很大。”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手工刻章行业逐渐落没,便利快捷的电脑刻章占据了大半市场。48岁的陈小华也面临了选择,是继续坚守传统,还是投向现代化?后来在儿子的建议下,他们买了电脑和相关设备。起初,主要由儿子陈学勤操作,她在一边帮忙。但是,就这样放弃刻章事业又心有不舍。陈小华从零开始,从头学习新的刻章技艺,“有时候儿子不在店里,就靠自己摸索,久了也就上手了。”

  如今,陈小华已有十多年未曾手工刻章过。她说,有些手艺需要传承,有些被淘汰了,也是必然的趋势。电脑刻章更“接地气”、更实用,只要往电脑里一输,要什么字体都有,几分钟就刻好了,和手工刻章比起来速度快且工整。

网络编辑:张超霞

从纯手工到机械化  昆阳这四代人专注刻章一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