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平阳网  ->  频道中心  ->  民生 -> 列表

古稀老人陈治丽的米塑情结 用老手艺唤回消失的记忆

2017年04月29日 13:55:11 来源:平阳新闻网

  本网讯(记者 徐远虑/文 兰娇娇/摄 编辑 吴赛露) 米塑又称“粉塑”,在温州民间每逢喜庆节日、婚丧嫁娶或庆祝寿辰,都要捏制米塑,这一习俗至今已有千余年,现今难得一见,只在民俗活动中现身。在顺溪,有一位制作米塑的老人,与米团打交道已逾50年。

  

  

  73岁的陈治丽,家住顺溪镇镇前路57号,是地地道道的顺溪人,家中制作米塑已有100多年历史。出生于米塑世家的他,从小耳濡目染,15岁就能独当一面,“我的大伯公在光绪年间就开始制作米塑,后来传到我大伯,到我这已是第三代了。我小时候就喜欢看他们制作米塑,看着米团在他们手中神奇地变成一个个人物、花鸟和走兽,我就对多彩绚丽的成品更加爱不释手了。”从小就喜欢美术、绘画的陈治丽被米塑精湛的技艺所折服,打小便立志成为一名出色的米塑艺人。

  “那时候我们这经济条件也不好,我经常都是免费帮邻里乡亲制作,他们的一句谢谢就让我感到很高兴。”15岁的陈治丽进了顺溪服装社工作,但是只要有人需要定制米塑,他便会答应免费制作,“到服装社是为了赚钱生活,而坚持制作米塑是个人爱好,后来服装社解散了,我又去做了生意,可是唯独这门技艺我没有落下,一直在做。”陈治丽这一坚持便是近60年的光阴。陈治丽介绍,制作米塑的工艺非常繁琐,要把大米煮熟,然后揉成米团,再通过揉、捏、掐、刻等多种手法,制作出各种形象,染上色彩后,惟妙惟肖,让人真假难辨。“做米塑要用心去观察琢磨,才能做出好的作品。以前没有电视,我就去看大戏,把戏子扮演的人物角色记在脑海中,然后回来靠记忆做出来。做米塑一定要心静,很多细微的部位,都需要细心处理。工具也极有讲究,要用骨制的小刀具进行雕镂、装点。”说罢,陈治丽小心翼翼地拿出一个盒子向记者展示,并一一介绍:“这些是象牙制作的,这些是牛骨制作的。这些都是我大伯公传下来的,它们的年纪比我都还大。这些都是我最珍贵的宝贝。”

  在陈治丽心里,从事这门传统技艺是他这辈子积攒的最大一笔“财富”,更令他欣慰的是,12岁的孙子在这方面很有兴趣也很有天赋,“只要我做一遍给他看,他基本都能够做得起来。我准备把所有的技艺全部传授给他,这门手艺是几代人传下来的,它不仅是一种乡土文化,也是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一定要将它传承下去。”

网络编辑:张超霞

古稀老人陈治丽的米塑情结 用老手艺唤回消失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