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平阳网  ->  频道中心  ->  快讯 -> 列表

“百日攻坚”系列报道之二:克难攻坚 扫障清碍

2017年04月26日 09:36:44 来源:平阳新闻网

  本网记者 李锡建 编辑 郑振国

  

  

  三个多月,68个工作日,在时间紧、任务重,等不得、慢不得的情况下,我县完成了一批原本开工即停工、推进缓慢、历史遗留难题的建设项目政策处理,为我县克难攻坚、大干项目开了好头。

  1月6日,我县吹响“百日攻坚”行动号角后,一条条久拖未决的“断头路”“瓶颈路”终被打通。记者从县重点办了解到,“百日攻坚”行动中,“断头路”“瓶颈路”之所以难以打通,主要涉及历史遗留问题及宗祠、宗教场所等。

  连夜攻坚拓宽“瓶颈路”

  走在昆阳镇横阳东路,你会发现,曾经的周家祠堂已被拆除,道路畅通无阻。数年来,该祠堂一度让横阳东路成为“瓶颈路”,困扰着市民出行。为什么迟迟难以拆除呢?“祠堂牵涉到整个姓氏族群,不可能一拆了之,异地重建要有安置的土地,更重要的是需要周氏众多族人的支持。族中老人因受传统观念影响,一开始存在抵触心理,我们很难开展工作。”昆阳镇相关负责人说,为争取周氏族人的支持,该镇负责拆迁的干部一家一家上门做思想工作。有几次甚至到晚上11点多开完协商会,还连夜去有不同意见的周氏族人家里继续座谈,尽量不让问题过夜。有的干部有时候正在吃饭,一个电话打来就放下碗筷赶过去。针对拆后异地建设的问题,该镇也尽一切努力帮其解决。

  循序渐进啃下“硬骨头”

  万全镇的“百日攻坚”项目——104国道西过境公路万全段工程在该镇湖岭社区也遇到了难啃的“硬骨头”,岭下大殿。若不拆除,国道也将变成“断头路”,因此拆除工作迫在眉睫。“难度主要在于庙宇的价格评估难,庙宇落地问题牵涉面很广,安置也是一大难点,而且反对者多为老人,提出的要求与现实差距较大。此外,庙宇涉及民间风俗,但政策处理的实施细则并未提到这方面,没有可以对照的补偿办法,无法标准化处理。”万全镇相关负责人说,为此,该镇成立了工作组,通过几轮的“谈判”,从政策宣传、把准期望值、帮助安置指导,循序渐进推进,在通过镇、村领导干部多年来在村民中积累的威望,消除村民心中的顾虑,最终比县里要求的时间节点提前21天完成。

  全县“百日攻坚”行动涉及不少特殊场所,尤其是墓穴迁移,仅鳌江镇就有1522穴。由于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一旦处理不当,会引起群众对政府的不满。为了能既平稳有序又强势推进,征迁干部实行“5+2”“白加黑”“晴加雨”的工作模式,举例子、摆事实、讲道理,做通了村民的思想工作,并尊重他们的殡葬习俗,挑了一个“好日子”进行迁移。

  法理并行拔掉“钉子户”

  如果说特殊场所是一块难啃的“骨头”,那么无理取闹的就是难拔的“钉子户”。如海西镇仙口村10余户“钉子户”,涉及甬台温复线重点民生工程政策处理。“这些‘钉子户’其实想返回地得到落实,可是目前条件有限,一下子难以解决,他们害怕到最后就没有了。”仙口村党支部书记陈宗福介绍,主要还是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因为他们听说有的地方多年返回地没得到落实,便产生这样的疑虑。

  县文化中心、鳌江客运中心等攻坚项目也存在这样的历史遗留难题。其实村民早想拆了,谁也不愿意拖工程进度,但村民担心拆迁后不能妥善安置,就决定在工地旁边住下了。地方政府通过多次上门走访,释疑解惑,最终让村民放下思想包袱。不过,也有部分人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如水头镇工作人员在开展政策处理土地丈量时,一男子因厂房丈量面积存在不同看法,与工作人员发生口角,且行为过激并殴打该工作人员,致其轻微伤。此外,针对这类漫天要价、无理取闹的“钉子户”和“村霸”“地霸”的违法行为,我县开展“清障拔钉”专项行动,坚决用好法律武器,形成强大的震慑力。

网络编辑:谢天涯

“百日攻坚”系列报道之二:克难攻坚 扫障清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