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平阳网  ->  频道中心  ->  快讯 -> 列表

【深度】曾成钢专访:与他的雕塑人生

2017年04月02日 11:53:00 来源:平阳新闻网

  本网记者 倪雪均 编辑 陈娴 吴赛露

  走进曾成钢工作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尊尊精美绝伦的雕塑,栩栩如生又独具特色。把目光转向它们的创作者——曾成钢,你会嗅到一股艺术家特有的儒雅安静、亲和而沉稳的气息。曾成钢出生于平阳,目前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博导、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雕塑学会会长、全国政协委员。

  

  

  “我在海边长大,是大海给了我力量和智慧。我熟悉大海,深爱大海。”这是曾成钢对家乡的描述。曾成钢的父亲是鳌江边上一名搏风战浪的渔民,终年在大海上劳作的父亲教会了他画大鱼、大虾和帆船。“父亲的手很巧,一根竹藤在他手中能化为可爱的蚂蚱、蜻蜓……如果,我有那么一点点天赋,那都是父亲赐予我的。”他回忆起自己的父亲,双目透着温柔。

  1977年,曾成钢从鳌江中学毕业,次年考上了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前身),当时一心想学绘画的他未能如愿,于是选择了雕塑专业,成为恢复高考后浙江美院雕塑系第一届学生。这个选择让他与雕塑结下了不解之缘。学习雕塑是一件很难的事,但曾成钢没有被繁复的课程难倒,凭借艺术上的天赋和平阳人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终于学业有成。但他的艺术道路并不平坦,本科毕业后,他在企业单位工作过,也徘徊过。为了雕塑理想,他曾五次考研,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让他回到母校的怀抱。读研期间,他创作了一系列在中国雕塑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作品,出色的艺术创作让他在研究生毕业时留校任教。

  曾成钢的作品有鲜明的特点和风格,其中很多形象来自于中国古典名著中的人物,如鲁智深、武松等。这些作品极具张力地屹立着,苍劲有力的纹理似乎在发出呐喊,让人在视觉上产生强烈的震撼。他把中国传统艺术的审美情趣与西方雕塑的空间形体进行了创造性的融合转换,形成了他独特的艺术语言,比如“水浒人物系列”中的镂空,“镂空根据人物的性格特征而各有不同,空而不空,是我设计最初的理念,让雕塑有耳目一新的感觉。通过形成多维的形体感受,能起到延展物象存在的空间,也增加观赏的想象。”曾成钢说道。

  多年来,曾成钢的艺术成果丰硕。《鉴湖三杰》获第七届全国美展金奖,《龙舟》获全国体育美展一等奖,《圣火接力》获国际奥林匹克体育与艺术展银奖,《莲说》获得青年艺术家作品奖,德国北方艺术大奖;他曾被提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促进艺术奖候选人,中国文联评为“德艺双馨”艺术家,浙江省十大杰出青年,全国“四个一批”人才;温州博物馆的《中国神话》巨型浮雕,国家博物馆《愚公移山》巨型浮雕,恩格斯的故乡的《恩格斯铜像》,中央党校的《马克思与恩格斯雕像》等等,这些作品一刀一削,一镂一划,无不透着他对艺术的热忱。我县龙山公园十大历史文化名人的雕塑也出自曾成钢之手。作为雕塑家,曾成钢一直在思考,如何能够创作出更切合当代人、当代社会的作品,近些年,他在集中精力创作“中华民族大团结主题雕塑”,反映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国梦”的奋斗和努力。

  虽然身在外,但曾成钢无时无刻都心系家乡,对平阳的发展建设,他提过很多富有建设性的建议。曾成钢说,作为一个平阳人,只要家乡有需要,他会义不容辞地为家乡建设出谋划策,做一份贡献!

网络编辑:雷鹏

【深度】曾成钢专访:与他的雕塑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