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平阳网  ->  频道中心  ->  历史 -> 列表

雁山水为佳 此地茶第一

“中唐雁山茶亦为第一”之“雁山”即南雁的思考

2017年02月13日 15:21:01 来源:平阳新闻网

  本网通讯员李炜 编辑 吴赛露

  

  中唐时期雁山茶叶排名第一

  《温州文献丛书·温州古代经济史料汇编(俞光编)》卷六《农业(下)茶叶》(181页)(以下简称史料)记:中唐雁山茶亦为第一。全文抄录如下:“温州无好茶,天台瀑布水、瓯水味薄,惟雁山水为佳;此山茶亦为第一。曰去星腻,除烦恼,却昏散、消积食。但以银瓶贮者得清香味,不以锡瓶贮者,其色虽不堪观,而滋味且佳,同阳羡山芥茶无二无别。采摘近夏不宜早,炒做宜熟不宜生,如法可贮二三年,愈佳愈能消宿食、醒酒,此为最者。”这条史料记载至少反映出当年雁山茶的六个问题,一是地点在雁山;二是品质是第一;三是贮存方法;四是采摘时间;五是炒做程度;六是茶的功用。后五点基本可以理解,就是第一点问题,“雁山”指哪里?笔者就这个“雁山”进行了探讨。

  

  “雁山”系平阳南雁荡山

  笔者在百度搜索中发现,全国带“雁山”字的地方只有2个:一是广西桂林市雁山区、一是浙江温州的雁荡山。从史料第一句“温州无好茶,天台瀑布水、瓯水味薄,惟雁山水为佳”来看,温州、天台、瓯水都属浙江境内,作者应当是指浙江的雁山,而不是其它地方。

  浙江雁山即温州雁山,分布在温州地区的乐清、瓯海、洞头、平阳等地,雁荡山系绵延数百公里,按地理位置不同可分为北雁荡山、中雁荡山、南雁荡山、西雁荡山(泽雅)、东雁荡山(洞头半屏山)。

  

  

  史料中提到的雁山,笔者认为是平阳北港的南雁荡山一带。第一,温州雁荡山有南北之分,北雁在乐清县,南雁在平阳县。据清乾隆《平阳县志·舆地》引《梦溪笔谈》曰:“平阳雁荡山,唐洎五季已著;乐清雁荡山,宋祥符间始有名。”说明,平阳的雁荡山在唐代已经出名,而乐清的雁荡山是在宋代祥符年间才出名。另据明代的蔡芳《游南雁荡山记》亦云:“东瓯雁荡为天下名山,山有二,其南在平阳者,出名尤早,第以地僻,游者难焉。”看来南雁(平阳境内)开发时间比北雁荡山(乐清境内)早是不争的事实,明朝以前尤其是唐朝的“雁山”是专指南雁荡山的。

  顾况(约727-815,字逋翁),江南道苏州海盐县横山(今属浙江省海宁县)人,唐至德二年(757)进士,性诙谐狂放,且亲近民众,写下大量反映社会黑暗和人民苦难的诗篇,是新乐府诗歌运动的先驱,是一位很有成就的诗人。唐代宗大历年间(766-779),他曾任温州江南盐铁使署属官,在任期间著有《仙游记》:“温州人李庭等,大历六年,入山斫树,迷不知路,逢见漈水。漈水者,东越方言以挂泉为漈,中有人烟鸡犬之候。寻声渡水,忽到一处,约在瓯闽之间,乃古莽然之墟。有好田泉竹果药,连栋架险,三百余家。四面高山,回环深映。有象耕鸟耘,人甚知礼。野鸟名鸲,飞行似鹤,入人舍中,唯祭得杀,无故不得杀之,杀则地震。有一老人,为众所服,容貌甚和。岁收数百匹布,以备寒暑。乍见外人,亦甚惊异,问所从来:‘袁晁贼平未?时政何若?’具以实告。因曰:‘愿来就居得否?’云:‘此间地窄,不足以容。’为置饮食,申以主敬。既而辞行,斫树记道。还家,及复前踪,群山万迭,不可寻省。”文中提到“忽到一处,约在瓯闽之间”。虽然“瓯闽之间”是一个很大的地域概念,但是明代的姜准在《岐海琐谈》里认为乐清的北雁荡山地处瓯北,并非“瓯闽之间”,认为顾况《仙游记》指的是南雁荡山。这就又道明了是平阳境内的南雁山。

  另外,唐懿宗乾符二年(875),温州的邵太守率随从前来南雁游览,当时的山阴人吴畦曾一同来游,并留下了《陪邵太守游雁山记》。文中说“去治西南二百里,有雁荡山,隐于榛莽”,这也是特指平阳境内的南雁。因为乐清在温州北面,而平阳南雁则是在温州的西南面。

  第二,《仙游记》文中提到“东越方言”。这广义的东越是指福建东部地区,包括福州、宁德两市。狭义的东越是福建省宁德市的俗称,位于福建省东北部,南连省会福州,北接浙江温州,西邻武夷名山,东与台湾岛隔海相望。按照地域划分,温州方言分为瓯语区、半瓯语区和瓯语混杂区。一般认为鹿城、龙湾、瓯海和永嘉是纯瓯语区(鹿城区藤桥镇岙底社区一些村落兼通闽南话,永嘉县北部边界附近不少村落通行台州方言);乐清和平阳是半瓯语区。乐清清江以南是瓯语区,清江以北的大荆话和温岭话接近,属吴语台州片;北雁荡山正在清江以北,属吴语区。平阳县鳌江下游是瓯语区,鳌江上游、滨海地带及南麂岛是瓯语和闽语的混杂区。南雁就是在“瓯闽之间”的鳌江上游。所以史料中的“雁山”所指的是平阳的南雁荡山。

  

  

  明确了“雁山”地址后,我们就知道南雁荡山的“茶亦为第一”。《大观茶论》曰:“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平阳雁荡山就在瓯与闽交界处,正是茶叶生长的好地方,有得天独厚的天然优势。史料中提到,(雁山茶)不但能“去星腻,除烦恼,却昏散、消积食。”如果用“银瓶贮者得清香味,不以锡瓶贮者,其色虽不堪观,而滋味且佳,同阳羡山芥茶无二无别。”

  阳羡是宜兴的古称,唐代茶圣陆羽,为了研究茶的种植、采摘、焙制和品茗,曾在阳羡南山进行了长时间的考察,在他的《茶经·一之源》中记及:“阳崖阴林,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芽者次”。陆羽认为“阳羡茶”确是“芳香冠世,推为上品”“可供上方”。由于陆羽的推荐,“阳羡茶”因此名扬全国,声噪一时,被选入贡茶之列,故有“阳羡贡茶”之称。阳羡茶产于宜兴的唐贡山(茶山)、南岳寺、离墨山、茗岭等地,以汤清、芳香、味醇的特点而誉满全国。明代周高起在他的《洞山岕茶系》中赞曰:“阳羡茶”以“淡黄不绿,叶茎淡白而厚,制成梗极少,入汤色柔白如玉露,味甘,芳香藏味中,空深永,啜之愈出,致在有无之外”。卢仝也在宜南山区种过茶,他写的《七碗茶诗》在海内外广为流传,更被奉为日本茶道文化的启蒙内容。史料中“同阳羡山芥茶无二无别”这样高的评价,说明平阳南雁荡山的茶叶确实是优质品。由此得出,中唐(766-835)时期平阳南雁荡山的茶叶品质是非常好的。至此,我们不得不佩服平阳祖先的伟大,早在唐朝就生产茶叶并且是优等的茶叶。同时,我们也对平阳早在唐朝就有茶叶生产置信不疑。甚至笔者认为,在中唐能生产出高质量的茶叶来,没有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是达不到的,所以,真正开始生产茶叶恐怕是在初唐时期,甚至更早。《唐书·食货志》亦载“浙产茶10州,55县,有永嘉、安固、横阳、乐城四县名”,其中的横阳就是今天的平阳。

  

  

  平阳雁山茶的品质一直保持着,直到清末还是排名靠前。据清末瑞安人池虬向温处道宗源瀚进言书《瓯茶利病条陈》中提到:“清末瓯茶出口以平阳南北港为大宗,出款居四之三,……然色、味以平阳南雁为最。”可见,平阳(雁山)茶农一直用心把关质量,从唐到清千年传承,质量一直领军瓯茶。 

网络编辑:周昌均

雁山水为佳 此地茶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