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平阳网  ->  频道中心  ->  图片 -> 列表

【深度】到鳌江天师洞,享一刻静好时光

2017年01月10日 15:35:25 来源:平阳新闻网

  本网记者 宋淑莹 文 张啸龙 陈顺利 摄 编辑 陈娴

  何谓世外秘境?怎样才是有温度的山?哪里能找到云雾、泉水和清风的味道?走进位于鳌江镇塘川社区联南村的天师岩和天师洞,或许你就能略知一二了。这座怪石嶙峋的山峰,相传为张天师修练得道成仙之处,系塘川八景之一。在明清时期,道师名流,群聚于此,修身传道,吟诗咏赋。身处山中,不仅能欣赏独特的自然风光,还能在潜移默化中了解道教文化。

  

天师岩雄伟

  

  冬日,记者一行人驱车从鳌江镇联南村村办公楼处的路口上山,寻找山的真谛。茶白、墨灰的岩石,是这里的根。一块块巨石,从四面八方而来,夹杂着山脉的力量,点缀着山间。在一水泥路尽头下车,隔着一丛丛树木,隐约能看到此行的目的地——天师岩,那是葱绿环绕中的一点“墨”。经过一段土路后,是有一条通往山顶的石阶路。两旁的树木,在秋与冬的暧昧颜色间迷离。行走间,与生长在拐弯处的两株枫树不期而遇。阳光顺着叶子的脉络,流淌而下,那小小的红叶,等风一来,便落到了脚边。空气中,透着冬日独有的暖意。

  

形状奇特的“八仙岩”

  

  一行人慢慢行进,由远及近,竟欣赏到了同株树木在不同光线下呈现出的色彩变幻。即便你无心去寻,那种流离的笔触,也会夹杂着风,绘出一幅浓墨淡彩的画作。这其中,八仙岩是点睛之笔,八块岩石向内延伸,被岩石围于其中的枫树怒放到让人惊艳。它们编织交错,各自美好,又相互成全。沿途的天灯柱,由几块巨石堆积而成,顶上的圆孔沉淀着旧式的记忆。古时,天师岩下还是一片宽广的海域,为了让归程的船只找到回家的路,圆孔中会放置一盏煤油灯。黑夜中,微亮的光与船只间,连着一条无形的绳索,指明着方向。后来,海水没了,村庄有了,天灯柱就成了画作中最为温暖的一笔。

  

宛若迷宫的天师洞

  

  山顶的岩石,看似无序,实则有序,唯有深入其中,才可方知一二。石阶路过后,出现眼前的是一个天然巨石形成的洞门——金光门,因日出的第一缕阳光照射而得名。从洞门穿过,尽头便是天师洞。进入洞中,光线由明转暗,身旁的巨石相互叠加,砌成了一条未知的秘道,行走其间,会有一种心弦跳动的感觉。途中,设有三张木质茶桌、茶椅构成的休息区。到达天师洞后,顶上那层层叠叠的巨石,笼罩着一方天地。石头与石头间,开了一扇天窗,阳光跌落一地。在洞口下的方寸一隅,坐着、望着,抑或舀起洞中的泉水,喝上一口,体会山峰深处独有的幽深和气象。在这,所有的静谧、美好,似乎都能在光影里找到,人对天地、对生命的感知也变得细腻起来,是一个适合沉思、静心的淡然空间。

  

依山而建的建筑

  

  穿过山洞,便开始豁然开朗起来。依山而建的建筑,与山融为一体,不突兀,点缀了山色。“山间自有神仙居,仙气自从山中来”,或许能从此处寻找些依据来。据了解,这依山而建的建筑,该处由天师岩景区管理人董学雷道长出资建设,遵循道家文化,将传统与自然合二为一。跨门而入,会穿过一方池塘,这是建筑的第一进。一只只锦鲤躲在浮萍下,伴着明媚的阳光,顺着水流,观望池畔的游人。一楼为住宿区,没有限定的房费,一切靠房客自愿捐资。数着长廊上的石狮,第二进迎来的是一个天师书院。木头和书画布置而成的书院,古朴、素雅,又略带温淳。在靠墙面,有一盆金樱子、几株多肉和一张美人榻,再加上几支毛笔、几方砚台、几张宣纸,偷得浮生半日闲。来者无需交谈,静卧也好,半躺最欢,读着闲书,写着字画,或是伴着清风入眠。第三进为二楼的茶室,木台、茶盏,旧式的屏风、古书引人入席,前方树影婆娑,木台前则有升腾的茶香,茶入口,暖了胃,静了心。这里的设计,看似不经意,但每一个细微处都透露对诗意、传统文化的追求。能在此处吃茶、赏景,乃是偷得浮生半日闲。

  

探寻神秘的天师洞

  

  什么叫生命的纯粹、山的真谛,只要你来,就能懂得。身处山中,聆听心灵的声音,享受静好时光。所谓世外秘境,不是脱离人间生活,而是用心感悟自然与天地。

  旅游路线:

  1.鳌江车站坐梅源车或行车至岩庵水库,往前几步,即可看到天师岩景区入口,再从岩庵饭店边,登游步道到达天师岩天师洞;

  2.驱车至鳌江镇塘川社区联南村,沿着盘山公路上山,即可到达天师岩、天师洞。

网络编辑:谢天涯

【深度】到鳌江天师洞,享一刻静好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