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平阳网  ->  频道中心  ->  文学 -> 列表

永远的睦源桥

2016年11月30日 12:32:00 来源:平阳新闻网

  睦源桥是一座历史悠久富有传奇色彩的古廊桥,位于青街畲族乡青街村东北角,因跨睦源溪而得名。

  我曾经无数次从睦源桥上走过,但每次都是来去匆匆,没有仔细端详过睦源桥的芳容,但睦源桥一直在我的心里。这次,从顺溪采风回来的途中,突然心血来潮,义无反顾绕道直奔青街,去看看久违的睦源桥。

  古廊桥依旧是宁静的,整座桥都是木质结构。我站在睦源桥上,深深地陶醉于空气中高负离子的清新味道。眺望前方,青山绿水,翠竹氤氲,溪水潺潺,一派山水田园风景,一阵微风拂面,颇有凉意,正可清心正气。在这里,没有现代化的旅游景点和川流不息的游客,只有几位白发苍苍满脸皱纹的老人安详地待在太阳底下。我静静地坐在睦源桥的美女靠上,试着静下心来感受当地人不紧不慢的生活节奏。仔细端详着睦源桥,想象着这里的过去和现在,思考着这里的历史和未来,不由得感慨万千。

  很多举世闻名极富诗意的古桥背后,总有着凄美传奇荡气回肠的故事。电影名片《廊桥遗梦》《魂断蓝桥》,诗人徐志摩笔下的《再别康桥》,诗人张继考场失意后的痛楚之作《枫桥夜泊》,这些桥,至今仍然活跃在一段段佳话之中。但我所在的这座古朴的睦源桥,既没有哀婉的传奇,也没有举世闻名,这里,只是重复上演日复一日的家居生活。桥上的人们聊着家长里短的人间烟火故事。

  睦源桥长只有12米、高4.6米、宽4.4米,桥梁显得小巧玲珑而又构思奇特。它不像江南的拱桥,它有顶有廊还有美人靠,这样既可以保护桥体的木结构不受侵蚀,又可为路人提供遮风挡雨、避暑纳凉的地方。睦源桥系石砌单孔拱桥,石桥身上栽以木柱,承以屋檐、围以木栏,形成一座小巧的风雨桥。桥廊五开间,覆瓦顶分为三段,中高两边低,中间一段为重檐。三段屋檐举折优美,呈现两端微微翘起之形态,飘逸洒脱。

  据史料记载,睦源桥当年桥北首西侧不远处还设有码头,南来北往的货物就是在这里用竹排启运。可随着时代的发展,睦源桥交通功能逐渐退化,但它并没有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而是以一种全新的姿态融进了人们的生活。当地村民习惯在茶余饭后三三两两聚集到桥上,聊聊家常,谈天说地,有的老人在桥上走一局象棋,有的坐在桥上看看当天的报纸,有的互相嘘寒问暖,百年古桥已成为人们免受日照躲避风雨以及休闲娱乐的场所。

  桥背上是最佳的瞭望台,桥下两边沿溪人家布局一览无余。这座小小的古廊桥,承载多少兴衰,铭刻一场过往。民间流传的睦源桥逸事趣闻至今仍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相传睦源桥南首西侧有株老樟树,枝条对桥横向逸出,掩映着桥上斜飞的檐角。樟树枝干极粗,一些根须挣破泥土,牢牢地纠结在岩石上,苍老却遒劲有力。但不知何故,树的主干空了一个大窟窿。某日,一位过路游子坐在桥上休憩,将吃剩的黄梅子刚好丢在这个大窟窿里,由于樟树上经常有鸟儿停留休憩,久而久之,窟窿里累积了许多鸟粪和土壤,有了阳光、水分、土壤等生存必需要素,梅树种子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形成了“樟抱梅”奇观,为桥增彩添色,为桥遮挡风风雨雨,也为人们描绘了一幅迷人的风景画。遗憾的是现在梅树已枯死,但传说却依然十分美丽。

  我慢慢地走下桥,沿着溪边人家信步。沿溪两边坐落着一排崭新的民宅,透过半开半合的门,我好奇地往屋里面张望,几位老妇人正在做家务。看到我这位不速之客,她们淡淡一笑,旁若无人地继续忙着自己的活。桥边的一间小店铺,几位老人在聊天。外面的世界喧嚣,这里的百姓依然波澜不惊又井然有序地经营着自己简单而又满足的生活。我置身其中,如同回到我们小时候的安详日子。

  我们可以想象,睦源桥当初的建立,是为了方便百姓出行。桥生于斯长于斯,和百姓相依相伴。随着时间的推移,桥一直固守着曾经的诺言,不顾风雨,不改初衷,担当着承载行人来往的职责,忠诚于平凡和寂寞。随着社会的发展,睦源桥原有的功能已日益弱化,如今正成为现代都市人怀古探幽的好去处,也是当地老百姓分外难得的休闲好地方。

  白天的睦源桥,恬静安然,晚上的睦源桥,更加安静沉稳。一到晚上,挨家挨户关起门来,劳作一天的人们开始进入梦乡。所有的劳作都停止了,一切归于沉寂,在昏暗的路灯下,唯有溪水潺潺,青石板的路面偶尔传来笃笃蛩音。

  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这座廊桥,我深深地被当地劳动人民和乡土人情所折服,我相信,这座廊桥一定可以长久屹立。

  本网通讯员 鲍小红 编辑 吴赛露

网络编辑:周昌均

永远的睦源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