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平阳网  ->  频道中心  ->  快讯 -> 列表

【转载】1+1+3=220 台风天的一道“数学题”

2016年10月02日 23:04:00 来源:和谐新水头

  9月30日中午,台风“鲇鱼”远游,平阳县水头镇的积水已退。家住水头镇中兴路26号的叶青杭此时和镇上其他人一样,正冲洗着门前淤泥,收拾着屋内家具。

   

   

  已经3个晚上没睡好的叶青杭看起来很疲惫,衣物上的块块污泥是过去几天他转移受困群众时留下的痕迹。在一次转移途中,他的大拇指在整理船只螺旋桨上的脏物时,被削下了一小块肉……

  1+1+3=220,这是叶青杭在过去的两天两夜里做的一道“数学题”:1个人,1艘船,在3个队员帮助下转移了220余位群众。他说,在“做题”的过程中,希望等号右边的数字越大越好。

  39个小时里只吃了一顿饭 却转移了220余名受困群众

  9月28日凌晨3时,叶青杭看着窗外,路上不断上涨的水位让他面色凝重。当天早上7时,一夜没睡的他匆匆吃了点东西就出门了。他驶出救援船只,和3个帮手一起转移受困的群众。

  28日中午,正在积水上巡逻的叶青杭接到救援电话:一大货车在水中行驶时熄火,水已漫至驾驶座,车内一男一女被困。叶青杭立即调转方向,10分钟后到达事发地点,将两人成功拖上船,送往安置点。

  次日中午,叶青杭得知占西路上一即将生产的孕妇被困在自家二楼,于是将船开到事发点,用梯子将孕妇从二楼窗口接到船上,送往医院。从9月28日早上7时到29日晚10时的39个小时里,他只吃了一顿饭,睡了4个小时,却转移了220余名受困群众。

  其间,叶青杭一度非常困倦,他揉眼睛,拍打脸部,掐手臂让自己清醒。因为在夜间一不小心,横亘在街上的电线、路边的树枝,都容易导致船只翻沉……

  他是水头抢险排头兵 特制救援船成“新武器”

  与往年不同,今年转移受困群众时,叶青杭用上了今年7月刚制造完成的救援船。这艘船长600厘米、宽170厘米、高68厘米,重250多公斤,其承重预计可达1750公斤,每趟可以载18个人左右。

  叶青杭说,这艘船共花费1.5万元,用的材料是特殊的聚丙烯(PP)塑料板材,既坚硬又有韧性,抗冲击强度大,抗划痕特性好。和普通的木船相比,这艘船重量轻了两倍多,三四个人就能推动,非常灵巧方便。

  之所以会萌生制造新救援船的想法,是因为他发现木船笨重,浅的地方行驶不了,而且不容易拐进小巷施救。去年台风期间,和他并肩作战的大哥叶青艇因为木船撞到电杆而受伤,更坚定了他造新船的决心。今年6月,在得到平阳县防汛办和水头镇政府的支持后,他开始设计图纸和预订材料,历时1个月制造完成。

  有了这个“新武器”,加上对水头镇的地形、街道位置十分熟悉,应对急流有经验,因此,叶青杭成了水头镇一名不可或缺的抢险队员。

  不得已带儿子在台风天外出 再累,一句“谢谢”就满足

  叶青杭今年48岁,当地人习惯称他为“水头船老大”。他是水头镇清溪村人,祖上数代以摆渡为业,跟随祖父、父亲学习掌船技术,同时练就了一身好水性。他原是县第二运输公司职工,从事航运工作,下岗后曾外出经商,现是一名普通的叉车工人。

  水头镇本身地势低洼,加上又是多个镇(乡)山洪支流交汇处,每当台风来临极易发洪水。从12岁开始,叶青杭在发洪水时便撑着自家的小船在低洼地带巡逻,搜寻被困群众,一干就是36年。

  去年“苏迪罗”,他成功转移5名被困群众,营救4名被困简易棚顶的外来务工人员;2009年,台风“莫拉克”期间,叶青杭先后将一名即将临盆的孕妇,一名患血崩、命悬一线的产妇,一名脚后跟被利物割断的市民和一名正发高烧的金凤学校学生送到医院急救;2007年,“圣帕”“韦帕”“罗莎”三次台风中,叶青杭竭尽全力将几十名受灾被困人员救出……大家在被成功转移后,轻轻地道一句“谢谢”,就让叶青杭十分满足。

  每次台风天,叶青杭对于家人却心怀愧疚。上次外出救援时,叶青杭不放心7岁儿子独自在家,便带在身边,坐在船里,经历台风天。

  9月30日一早,前晚睡在镇政府会议室的叶青杭赶回家。结果中午电话响起:“船老大,我家发电机坏了,帮忙来修下。”叶青杭立马放下手中的活,又一次出门了。

网络编辑:方裘裘

【转载】1+1+3=220 台风天的一道“数学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