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平阳网  ->  频道中心  ->  历史 -> 列表

南雁山下坎头村 黉门遗泽陈家人

2016年08月15日 11:34:35 来源:平阳新闻网

  在南雁荡山脉的西北一隅,有一座雄奇秀丽的石狗山,石狗山下是粗犷古朴的坎头村,村里住着500多户清一色的陈姓人家,在晨风夕月之间,陈家人聚族而居了375个春秋。明崇祯十五年(1642),陈君敬(1622-1696)自闽南漳州府云霄县来徙,但见此地襟山带水,有青山为屏,平野百里,东临古龙溪,南依玉家溪,遂结庐于山坎之上,后生齿日蕃,裔孙又析居山坎之下,始成村落,名坎头村。

坎头陈氏宗祠

  村中的陈氏宗祠始建于清同治十年(1871),形制典雅,气势恢宏,现为平阳县文物保护单位。其大门撰有楹联:“水流颖川无二郡,祠对南山第一峰。”门庭两侧竖立八对旗杆石,其中一旗杆石刻有“光绪己丑年(1889)”字样,彰显着家族荣耀。有清一朝,从陈家宅院走出的贡生不胜枚举,诸如陈时越(陈君敬五世孙)、陈思约、陈思极(陈君敬六世孙)、陈正芽、陈正绘、陈正韵、陈正汀、陈正随(陈君敬七世孙)、陈振椒(陈君敬八世孙)、陈宏开(陈君敬九世孙),还有陈宏读(陈君敬九世孙),日本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科毕业,清宣统元年(1909)中法政科举人。清末民初,从坎头出发,留学海外的有:陈嵘(陈君敬七世孙)就读北海道帝国大学林科、陈振洛(陈振椒之弟)就读东京同文书院、陈宏儒就读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科、陈宏声就读东京高等工业学校、陈宏余就读早稻田大学商科、陈振贺就读九州工业染科学校、陈基定、陈基绵(陈君敬十世孙)就读九州染科学校、陈载扬就读东京高等工业学校……

苏步青题字的碑刻

  坎头陈家是著名的书香门第,素有“十八担书簏出坎头”的俚语。陈氏族人修文重教的善举,成为十里八乡的美谈。

  陈正绘(1822-1902),清诰封五品衔。勤俭持家,富甲一方。他乐善好施,荒年设义仓,赈济灾民;他出资备械,设立民团,以保境安民;为保乡里文风昌盛,清同治年间(1862-1874),他于村之西山捐建文昌阁,由是黉门之士联翩而起。

  陈宏读(1877-1923),字藜青,陈正绘之孙,江苏试用知县。民国4年(1915),任财政部赋税司佥事。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他在陈家祠堂的右侧创办“致用学堂”,倡导新学,主授经史、舆地、格致等课程。次年,陈正荣自安吉县回故里坎头求学,入致用学堂,陈藜青为其取名“嵘”。三年后,陈藜青又帮助陈嵘赴日留学,为未来中国著名林学家的诞生,播下了希望的种子。

  陈振贺(1885-1935),早年留学海外,热衷教育。民国16年(1927),其毕业于黄埔军校四期的儿子陈宏瑾,在北伐战争中阵亡,其后数年间,陈家陆续领到当时政府发放的抚恤金计600元白银。民国24年(1935),陈振贺病危,在弥留之际再三嘱咐其妻吕妙贞,要将这笔抚恤金用在支教或其他善事上。民国31年(1942)夏,族内裔孙陈铎民筹办南雁中学,兴建校舍。当时,吕妙贞花700余元白银,购买了大量的杉木、石磉等建材,正筹备于坎头坑内营造庵堂。陈铎民获知此事,特登门造访,吕妙贞深明大义,将全部建材捐献给南雁中学,并发动100多名陈氏宗亲,敲锣打鼓运送木料到20里外的水头街,此举掀起了“雁中”募捐支教的热潮。

陈振椒

  陈振椒(1873-1921),字子蕃,平阳近代教育的改革家。清光绪十六年(1890)县(院)试第一名入学。宣统二年(1910)恩贡,曾任会文书院山长。后师从吴承志,又受到孙诒让、陈黻宸、陈虬、宋衡等主张变法维新、提倡新学的影响,致力于革新教育。光绪二十八年(1902),废科举兴学校,龙湖书院改为平阳县学堂,陈振椒被聘任中文教员。光绪三十年(1904)八月,陈振椒与刘绍宽赴日本考察教育,历时70天,考察学校管理、学制、教学方法、教程内容及社会重视情况,同时还购置了一批教材和教具回国。他提出了全新的办学主张,认为学务应“取法东西各国为改良之地”,首要任务是“广开师范学堂,培植中小学普通教员”。光绪三十二年(1906),陈振椒携其侄陈民权在南雁创办龙里初等小学,尝试新式教育。民国元年(1912),陈振椒带头捐资献料,在坎头前垟宫旁新建怀新高等小学(南雁镇中心小学前身)。他发动师生剪辫子,倡导师生参加劳动,开辟操场,配备体育用具,开展体育活动,为学生订阅进步书刊,宣传新道德新思想,注重教育教学质量,聘请德高望重的教员,在平阳县内开新风气之先河。同年冬,当选为浙江省第一届议会议员。民国7年(1918),任县立第三高等小学(水头镇中心小学前身)校长。民国10年(1921)8月,因积劳成疾而辞世,世人将他与经学大师刘绍宽并称“南宽北蕃”。

陈嵘

  陈嵘(1888-1971),字宗一,陈君敬七世孙,祖籍南雁坎头村,中国近代林业的开拓者。清同治四年(1865),陈时员(陈嵘之祖父)听闻安吉一带经历清军同太平天国军队鏖战后,土地荒芜,于是携家带眷北迁落户垦荒。光绪三十年(1904),陈嵘只身回坎头村入致用学堂,次年转入平阳县高等学堂。光绪三十三年(1907)春,经陈藜青介绍,陈嵘入日本东京宏文学院日语班,夏,考取大学预科;宣统元年(1909)考入北海道帝国大学;民国2年(1913)学成回国,受聘为浙江省甲种农业学校(浙江农业大学前身)校长。民国4年(1915),任江苏省第一农业学校(南京林学院前身)教授、林科主任。民国6年(1917)1月,陈嵘在上海发起并成立了中华农学会,任首任会长。民国13年(1924),获美国哈佛大学树木学硕士学位,次年开始受聘金陵大学教授、森林系主任,历时27年。1952年,出任中国林业科学院林业科学研究所所长,直到终老。陈嵘自25岁主政农校后,便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林业教育和科研生涯,毕生致力于树木分类学、造林学、林业史的教研,造诣精深,著作等身。30岁开始在《中华农学会会报》上连续发表《中国树木志略》。其著有《造林学概要》《造林学各论》《中国树木分类学》《中国森林史料》《造林学特论》《中国森林植物地理学》《竹的种类及栽培利用》等。1971年1月10日逝世,苏步青教授为陈嵘先生题撰:“黉门遗泽,科苑流芳”石碑,竖立于南雁坎头陈氏宗祠。

  

陈铎民(左)

  陈铎民(1902-1993)原名陈基圣,陈君敬十世孙,南雁初级中学的奠基人。光绪三十四年(1908)入致用学堂,民国5年(1916),考入浙江省立第十中学(温州中学前身);民国10年(1921)夏,以全省第二名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史地部;民国14年(1925),应聘山东省立第七中学任教,次年春,应温州中学电邀,南下执教。民国16年(1927)冬,他的少年同窗施味辛(时任北伐军第十七军政治部负责人)派专人到陈家,约请陈铎民出任玉环县长,他志在教育,遂婉拒。在来年的春季开学典礼上,马公愚校长称赞:“陈铎民先生县长不做,宁可领25元维持费,献身教育,精神可嘉。”1937年夏,抗战爆发,陈铎民辗转浙苏各地任教。1942年夏,丽水沦陷在即,陈铎民被迫撤离所任教的浙江省联合高级中学,返回坎头老家,其学生吴仁鉴等登门邀请,陈铎民领衔在水头街开办暑期补习学校,以救济温瑞沦陷而失学的少年。当时北港尚无中学,在“不能让寒门子弟升学无门”的强烈呼声中,在社会各界和大批回乡避乱的大、中学教师的推动下,同年9月,在水头镇创办了“平阳县私立南雁战时初中学生补习学校”(平二中前身),陈铎民被公推为校长。他聘请当地的优秀教师,奔赴沦陷区礼聘知名教师任教,以艰苦创业,严谨治校,勤教乐学,树立了办学特色。时任“雁中”名誉董事的苏步青先生,在浙大西迁遵义期间,曾寄赠陈铎民:“闻道故人挥妙手,越溪深处栽桃李。甚西风鸿雁飞,无笺纸。欲把天吴倾碧海,中原誓把妖氛洗。待从头收拾旧河山,从君矣。”表达了赞颂之意。1945年夏,浙江省“联中”复办,崔东伯校长二度派员专程来水头邀请,为履约而惜别“雁中”。临别前,全校两百多名师生,敲锣打鼓,绕水头街一周,将“如坐春风”锦旗送到陈铎民家里。陈铎民离任后,由同为坎头村人的“雁中”设备组长陈大法(原名陈基清)接任校长。1946年夏,陈铎民回温省亲,被金嵘轩老校长再三挽留,重回温州中学任教兼任教务主任,直至全国解放。1958年,出任浙江师院附中首任校长,建树卓著。

  石狗山下,坎头村宁静而美丽着。从陈家那黛瓦素梁的院落里走出来的大批邹鲁之士,因浓郁的教育情怀,让百年古村鲜活,德泽流布四方……

  作者 潘孝平 编辑 郑振国

网络编辑:周昌均

南雁山下坎头村 黉门遗泽陈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