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平阳网  ->  频道中心  ->  历史 -> 列表

追根溯源 回乡探亲

——记我的外曾祖王理孚和外祖父王文川

2016年07月25日 15:40:27 来源:平阳新闻网

作者 吴芸

  我的外曾祖王理孚和外公王文川是平阳当地的知名人物,但对此,我直到成年以后才知道。

  我没见过我的外公,他在人称不惑的年龄就离开了人世,那时连我的母亲也还年幼。早先我对外公知之甚少,更谈不上对离我更遥远的外曾祖的了解。原来只知道母亲是大家闺秀,出身名门望族,受过良好教育。因为我出生在“文革”时期,母亲的家庭历史在当时说出来不是什么荣耀,反而有可能会成为一种连累。因此小时候,很少听到母亲谈及家族的历史。后来离家到外地上学、工作,越来越忙,母女相聚的时间也越来越少,就更没机会去了解母亲的家族了。直到我创办的公司开始在同行企业中崭露头角,在国内特定的市场范围内也有了一定的知名度,由于记者刨根问底的采访,我才想到问问母亲,祖上到底是些什么样的人。

   

  王理孚全家福(民国26年摄)

   

  母亲很快给我寄来了一些资料。我看了这些资料后才知道,外曾祖和外公在平阳工商业发展史上居然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王海髯先生年谱》四十八岁载:“(民国十二年)十月,设肆鳌江市中,仍用祖遗商号,名王广源。”在平阳县近现代史上,他们被称作现代工商业的开山者之一,突出的功绩在于经营王广源商号和开发南麂岛。南麂岛现在已是温州著名的旅游胜地,而王广源商号则通过经营南北货和土特产货运等业务,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母亲的家乡鳌江在“王广源”的带动下,由原来的“荒芜江村”变成了浙南有名的繁荣城镇,王广源商号开发的“虎标牌”明矾至今还享誉海外。为了纪念我的外曾祖和外公的业绩,鳌江镇上至今还有一条街是以“广源”命名的。

  了解到这些后,我为自己有这样的外曾祖和外公而感到骄傲,并产生了寻根的念头,认为我走上自主创业、做强一个现代企业这样一种人生道路,似在追随了家族的足迹。1999年2月,冬末春初,乍暖还寒,我回乡探亲。那次回家主要是为了追寻考察外曾祖和外公的遗迹。由于公司业务繁忙,我的行期很短,在平阳只呆了3天。不巧的是,那3天中,大多细雨绵绵,出行十分不便,但是年过花甲的母亲兴致很高,始终陪伴我考察。我们一起登上了南麂岛,逛了广源街,看望了尚还住在鳌江的亲戚。

   

  王文川致孙百川信

   

  参加工作后,我几乎跑遍了全国各地,但我却没有想到,在我母亲的故乡,竟然有南麂岛这样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海洋风光秀丽,生态保持良好。湛蓝的海水环抱着奇山异石,郁郁苍苍的山峦和天然形成的草坪,古朴秀美的渔村和华灯初上的宾馆,把大自然的灵秀与现代化的斧凿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而当我漫步在宁静的海湾,登上沿海岸逶迤起伏的山峦峰顶,站在外曾祖筑过的沧浪草堂的遗址处,听着海浪、松涛的回响,我的眼前仿佛浮现出外曾祖带领移民“乘桴浮海”上岛艰苦垦殖的情景。据史料载,“南麂初垦时,渔佃寥寥”,经外曾祖主持投资并垦殖20年,岛上的居民增至万余。外曾祖曾撰《南麂八咏》组诗以记之,其中一首这样写道:“虚牝黄金庸计左,千家渔稻已成乡。”可见其开垦之后的变化之大。我不知外曾祖是否想到过南麂岛的未来,今天的南麂岛是我国唯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的海洋类型自然保护区,每年上岛旅游的人数以万计。独特的海岛风光和地方色彩,丰富的海产品,使南麂岛成为集科研考察、旅游观光、避暑度假以及渔家乐为一体的海上乐园,给当地带来的经济收益之巨大,已非当年的“千家渔稻”之乡可比。看着岛上的游客,我曾想,在这仙境般的岛屿上,有谁会想到100多年前,在这座荒岛上,我的外曾祖王理孚率领移民垦殖的情景?南麂有今天的美丽富饶,作为开发南麂岛的第一人,他老人家功不可没。

   

  王文川

   

  我的外公王文川是外曾祖王理孚的次子,从史料记载看,是一个年轻而富有朝气的民族企业家。他继承祖业,和父亲一起兴办工业,发展航运,开办化工厂和酱园等。特别是由祖上创办的“王广源”,经外曾祖重新发起,外公打理下的王广源商号,在短短十几年中,开通了鳌江对外的航道,组织平阳县采办到的农业、手工业产品,外销各地,换回大量生产物资,促进了本地的生产发展和商品流通,使鳌江码头成为当时浙南最大的货运港口,为平阳的经济繁荣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从广源商号持续的兴旺强盛看,外公无疑具有出色的商业才能。他采用现在看来都不过时的管理方法,使广源商号持续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外公的用人。广源商号有一员得力大将叫孙百川,由于他业务突出,外公不仅多次对其进行物质奖励,委以重任,而且在感情上也十分尊重他。一次,由于对孙百川的误解,外公去信批评了还在外地的孙百川。不料,孙百川却对他提出了反批评。外公不但没有发火,反而冷静地进行了反思,意识到自己错了,于是在回复孙百川的信中诚恳地表示道歉。这封于1932年3月15日写的长信,孙百川一直保存了50年之久。在别人看来,这件事也许让人深服外公的为人坦荡豁达,但是对我,感受却不仅如此。在多年的经营过程中,我深知,现代企业管理越来越重视人本管理的重要性,但我没有想到的是,当时外公就已具有这种充满人文色彩的管理思想。

  由于王广源产业在抗战期间受到日机轰炸,损失惨重,历经坎坷,外公积劳成疾,不幸英年早逝。外曾祖父为了让死后的外公能听到半山庵(即广慧禅寺)的钟声,捐了二十亩田给半山庵(据说解放前半山庵除了附近的大片山园外,还有300多亩田产),在山门外附近的山园为外公建造坟墓。据五外公王小同教授说,是仿美国林肯总统的陵墓而设计的。

   

  作者及其家人扫墓后在半山庵合影

   

  除了创办实业、振兴家乡经济的成就外,外曾祖和外公在大义与道义上也堪称楷模。南麂岛被开发后,外曾祖即将南麂的地权捐出来,作为创办平阳中学的基金,从此又致力于家乡的教育事业和公益事业。外公也同样继承了其父亲的夙志,热情扶植和支持地方的文化教育事业,积极支持抗日救亡运动。在我的家乡,母亲的家族已没有什么庞大的遗产,但是当我们看到外曾祖和外公为家乡父老出资建造的石桥、开凿的水井、兴办的中学,目睹了广源街鳞次栉比的店铺,看着平阳经济在前辈打下的良好基础上腾飞,作为后人,真是倍感欣慰!

网络编辑:方裘裘

追根溯源 回乡探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