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平阳网  ->  文化频道  ->  文化动态 -> 列表

糖画,一种记忆的延续

2015年12月17日 08:59:45 来源:平阳新闻网

  糖画,顾名思义就是用糖做成的画,它是一种传统民间技艺,可观可食,内容多为鸟兽花虫。最早的糖画可上溯到明成化年间,当时的新年祭祖和祭神,就有用糖制成的供品。

  我县的糖画基本以冰糖为主材料,所用工具仅一勺一铲。先把冰糖放在炉子上,用温火熬制,熬到可以牵丝时即可用来浇铸造型。在绘制造型时,由艺人用小汤勺舀起溶化了的糖汁,在石板上飞快地来回浇铸,画出造型。当造型完成后,随即用小铲刀将糖画铲起,粘上竹签。据记载,糖画制作技艺最早源自四川民间,后来在全国各地流传。目前,我县掌握该制作技艺的人已为数不多。为能更好地保护、传承,糖画于2015年列入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章志高则被列为我县糖画制作技艺传承人。

  近日,记者走近章志高,了解他与它背后的故事。

  驻足在章志高的糖画摊前,只见他从小锅里舀出一勺糖汁,以勺为笔、以糖汁为墨,手微微倾斜,糖汁如蜜丝般顺滑而下,滴在大理石板上。而后,勺子在石板上迂回婉转,时慢时紧,细细的糖丝便随着勺子上下左右晃动,逐渐勾勒出龙的身形。其大到龙头,小到鳞甲,活灵活现。章志高看记者一行人兴趣颇高,陆续制作了花篮、凤凰、笑脸等不同类型的糖画。在制作过程中,可见他对糖画的热爱,耐心而来,舒心而行。

  章志高28岁时,与妻子在温州市区经营着水果生意。当时,其一旁的摊贩是来自于四川的糖画师傅。每天,清晨总是伴随糖画的甜蜜芳香而来,久而久之,夫妻俩便喜爱上了这门技艺。为了学习糖画的制作手艺,章志高四处借钱,凑足学费。在那个年代,3000元可是一笔不小的费用。但,他却不曾犹豫和退缩。他说,喜欢上了,能有什么办法。谈到第一次接触糖画的画面,章志高记忆犹新。“刚开始,师傅让我学熬糖汁。那时因为火候掌握不到位,很多次都把糖汁熬焦了。”后来,章志高经过朝夕训练,他的手指与勺子、糖汁越发亲密,技术逐步达标,一个个精湛作品就此诞生。说起做糖画的难处,章志高最有感触的是,“制作糖画跟普通绘画不一样。用糖作的画,凉了之后非常容易凝固,因此作糖画的动作要快。糖画的绘制过程必须一气呵成,不能停顿。这需要大量的练习与完整的构思。”

  “糖画对我来说,是一种恋旧,一种割舍不了的情怀。”章志高表示,这么多年来,他推着车走街串巷,行迹遍布全县。每次,看着孩子的笑容,听着人们雀跃的欢呼声,感受着糖画给他们带来的温暖记忆,总是如此幸福。他说,这是他坚持、坚守的原因。谈到糖画的未来发展,章志高说自己甚是遗憾,教了7个徒弟,没有一个人能坚持下来。他很怕这手艺,会断于手中。

  随着下班、放学时间的到来,人们寻着香味,围拢糖画摊前。正在买糖画的陈女士讲述着,自己对糖画的童年记忆,描绘了她心中的温暖场景,“街角的糖画摊边,总是围着一群小孩,伸长脖子,看着糖画师傅一晃一动间,唤出一个个无比生动的人物、动物。那时的我,总会趴在那,望着糖画,摸着口袋的零钱,流着口水。”陈女士笑着告诉记者,长大后,依然会回想起儿时的情景,那是最好的童年。现在,每次看到都会买一个,解馋、解心。

  (平阳新闻网记者 宋淑莹 文字编辑 郑振国)

网络编辑:雷鹏

糖画,一种记忆的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