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平阳网  ->  频道中心  ->  乡土名博 -> 列表

任泽健:秋风秋雨秋意浓(散文)

2015年08月11日 16:23:49 来源:新浪博客

  秋风秋雨秋意浓(散文)

  任泽健

  秋分第二天,星期天。这天下午,细雨蒙蒙中,我们行走塘河边,感受江南秋的意境。

  连续下了几天雨,空气中荡漾着一种清凉。地上也有些积水。走出佳乐花苑,从联东北路转弯处是昆阳蓓蕾幼儿园。休息日,园内静静地。靠路边种植了几十株树,既美化,又可以帮小朋友长见识,不错。那些长势良好的树,经雨水的冲洗更显浓绿。靠边的一株桂树开满了花,淡淡的颜色,香气似有还无,许是消散在雨中了吧。这种桂花不张扬,也不浓烈。伸手取下几粒,细看,还是旧时的模样。旁边的一棵柿树吸引了我们,青皮的柿子,掩藏在枝叶间,不细看,还不容易发现。也有一两个泛黄的,显出季节的力量。树下一丛菊花开得很热烈。我的眼前一下子闪现出北方山野上,树叶全无枝头挂满红柿的景象,那诱人的色彩,美得如画一般。江南的柿子叫“侬柿”,软软的,甜甜的,入口即化。而北方的柿子是坚硬的,有涩味,非经过处理不可以食用。

  新修的解放北路,终于把沿河的小道挤出了人们的视线。我还是比较喜欢走在被杂草占领的步行道上。一边是静静缓缓流淌的河水,带走了无数地苦难与荣耀;一边是不知名的花花草草藤藤蔓蔓,生长着数不尽地希望和无奈。这样的天气,小路是寂静的。人行其中,仿佛只有秋虫儿相伴。一只白鹭悠闲地站在水中木桩上,木桩是养鱼人设置的,当我正想按下快门,她又飞走了。几只黑色的鸟自由地出没在对岸的树丛中。河面上是层层薄雾,向县城方向望去,山朦朦胧胧,已建好小区漂亮地楼房,正在建设中高大地脚手架,未完成地跨河的桥,岸边的树,就像一幅立体画。江南水乡的旖旎风光,尽收眼底。

  民国《平阳县志》中选录乡人张南英《与古州蔡司马时豫话鸣山》诗:“横阳五里是鸣山,水到桥头第一湾。重叠小山藏古寺,参差远树敞贤关。旧家零落衣冠冷,故国迢遥梦寐还。七载乡人瓯海外,月明一遇锦江间。”横阳原是县城昆阳的旧称。出县城向北五里就是鸣山,此刻山在我的正前方,不太高,远看可见树木葱郁,被水包围。穿鸣山而过的叫万全河(一段属于昆阳镇),因河畔有一条浙闽古驿道,即万全塘,塘就是堤坝。刚出县城一段也叫北门河,设有北门河闸。104国道架桥穿过,这段水面广阔,“青山闪翠,绿水晃波”,这块水域是皮划艇训练比赛基地。以前,常见到一些健壮的女孩挥舞滑板犹如浪里白条。

  岸边是市民休闲的好去处,一说走鸣山,或者说走塘河,在这座小城真可谓妇孺皆知。此时,我们就趁着秋风秋雨,走在去往鸣山的塘河边。据说塘河路基数百年间,屡经变化,土路,石板,又是土路,如今算是有了水泥路,现又开始铺设石板路。修建和损毁,像是镜子的两面,翻过来翻过去,让人看到的是世事变幻,沧海桑田,看到的是物是人非,悲欢离合。在这条沿河小道上,相隔不远立着两块石碑,刻记着某年月,修路造桥者名单。石碑上爬满了黝黑的青苔,显出一份古朴地忧伤。

  走着走着不觉到了桥头,桥曰鸣一桥。这桥是不是诗人笔下的“水到桥头第一湾”呢?我没有进一步考证。桥头上一棵榕树盘根错节,写满了沧桑。在江南,村头水边,随处可见这样上了年岁的榕树。桥边开小店的妇女告诉我,这棵榕树是1963年台风过后,移植过来的,算算,也足有半个世纪了。农民计算时间常常以某个重大事件做为参照物,可见那次台风一定损失不小。临水而居,是江南水乡独有的景致。这户人家,面河开店,河边种下丝瓜,并在自家门口出售,一份自然的收成得益于水。

  穿过石桥,继续前行,就看到高速公路,车辆疾驰而过。临水人家房前还有搭起前廊的,水泥沙石结构,房内或者正播放着电视,主人躺在竹椅上优哉游哉,或者正做着毛线活。似乎都很安静。水面上漂浮着一些生活垃圾,这与靠县城一段干净的水域,形成很大的反差。雨还是不紧不慢地下着,旁边谁家院墙上开满了紫色的三角梅。而靠河一溜五六棵桂花开了,金色的桂花,香气扑鼻,全然不同先前看过了那株桂花的淡雅。住在这里的人们真是会利用空间,在享受山水,享受花香时,还考虑了实用,在树下栽种的白菜郁郁葱葱,还有一株桂树上挂满了长长的豆角,还有一株树下长着几棵芝麻。它们的拥有者多是来自各地的务工者,租住于此。这就是生活吧,并不因为远离而遗忘,也不因清贫而失去乐趣。我突然想起作家钟求是的感悟:爱命运。是的,爱命运,不管命运给予你的是烦恼是忧郁,还是幸福是欢畅。

  因为下雨,我们放弃了登山的打算。下次,一定选一个好天气,到鸣山上看看。“重叠小山藏古寺”,那该是另一番风味。(2012-9-24)

本文转载:任泽健的博客

转载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3e11024e01017k5z.html

网络编辑:谢天涯

任泽健:秋风秋雨秋意浓(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