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平阳网  ->  文化频道  ->  历史文物 -> 列表

村西头的洋房

2015年07月22日 11:45:30 来源:平阳新闻网
洋房

  无意间在网络上看到一些“洋房”的照片,杂草丛生的景象,给人一种萧条、凄凉的感觉。“洋房”经过百余年的风雨侵蚀,只剩下断壁残垣,却依然矗立着,似乎在诉说着曾经的辉煌。

  “洋房”位于村西头的横桥路,坐北朝南,由门台、庭院和正厅组成。“洋房”的东北侧是一排轩房,大概有十来间,据说当年是供长工居住的。

  门台有两个近一米宽的青砖壁柱,上方是花岗岩的门楣,中央为书有“挹晖”二字的匾额,边缘套用多层雕花装饰,纹饰多以莲花、兰花为主,典雅古朴,甚是气派。打开院门,舀取一缕阳光,陪伴一天的生活,“挹晖”显示“洋房”主人阳光向上的生活态度。大门两侧筑有围墙,门内有一长方形院落,虽说不大,但也雅致。正厅为五间两层砖木结构的楼房,青砖砌的外墙,未作粉刷,原汁原味地展现在人们面前。“洋房”的局部明显带有西洋的建筑风格,但又不乏我国传统的民居元素。每个柱间均嵌有砖雕对联,共有10多副。这些对联字迹清晰可辨,笔法干净利落,内容积极向上。其中一副为:“丹桂有根勤里种,黄金无本俭中生”,可见当年的这份产业是其主人凭着勤劳创业、俭朴持家而积攒下来的。

洋房

  “洋房”是陈国潘先生在清末光绪年间建造的。他靠经营瓦窑、木材、米行等生意发家致富,在当时可谓家财万贯,名震一方。据村里的老人相传,当年他曾亲自带“泥水”“做木”师傅到上海实地参观,然后仿照大光明码头的洋房建造而成,所用的砖瓦是他自己经营的瓦窑花了3年多的时间烧就,砖刻对联的文字是同村倪诒清先生所书写。倪诒清先生曾于民国8年(1919)在旸鉴(今垟教村)创办石塘乡历史上的第二所小学——启明小学,在当地颇有名望,人称“九相”。陈、倪两姓是村中大姓,“洋房”正是融“陈家的财气,倪家的才气”于一体。

  在我的记忆中,“洋房”是一个大杂院,里面住着很多人。那是因为土改时期,“洋房”被政府没收,无偿分给村里的四五户“贫农”居住。儿时我也经常到“洋房”里玩耍,至今还能记得一楼大厅是用大块的青砖铺就,其他四间房子铺的是木地板。高高的门槛和“嘎吱”作响的木楼梯,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

  面对这些照片,目光静静地停留在那精致典雅的门窗套、花篮堆塑的门台、立体镂空的女儿墙上,呼吸之间都似乎还能嗅到百年光阴历史的沧桑味道。

  十多年前,“洋房”里还住着人家。近些年来,虽说我偶尔也会回到村里,但很少经过横桥路的“洋房”,对它还保留着那种“大杂院”的印象。从照片上可以看出,围墙倒塌、梁架破损、墙面剥落、瓦片掀翻,一副破败不堪的场景,时过境迁,又有谁能想象得出当年“门庭雍和”的景象呢?

 谷 子     

(平阳新闻网 林炮 摄)

网络编辑:方裘裘

村西头的洋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