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平阳网  ->  文化频道  ->  民间艺术 -> 列表

木活字印刷术—— 古老技艺 墨香犹存

2015年06月09日 11:26:35 来源:平阳新闻网

  木活字印刷,我国古代活字印刷的传统工艺,指在木板上刻好反字后,锯成单字,用刀修齐,统一大小高低,然后排字,行间隔以竹片,排满一版框,并用小竹片垫平塞紧后涂墨铺纸的一种印刷方式。木活字印刷工艺十分考究,需用到多种工具,如雕刀、雕盘、印板、上手刷(棕刷)等。整个做谱工艺流程有15道工序,除开丁(登记)、誊清(理稿)等文稿环节外,印刷环节有字模、捡字、排版、校对等,全凭手工操作。

  木活字印刷起源于元代大德年间,由著名农学家王祯发明,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现今主要流行于瑞安、平阳、义乌等地。我县青街乡的木活字印刷宗谱方法完整地保留了中国古代活字印刷的传统工艺,原汁原味,具有极高的历史人文价值,是活字印刷术源于我国的最好实物明证。目前,青街乡的木活字印刷多数为宗谱印刷,字模采用老宋体,代代相传下,起着促进我县畲汉两族文化艺术交流的作用。2009年,木活字印刷术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列入联合国“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走进青街乡垟心村的文化礼堂,一股墨汁的芳香扑鼻而来。一字排开的长形木桌上,放着几碗水及墨汁、刷子、木尺、字盘等工具。那些经过墨汁长久浸润的一个个字模,组成可任意编排的木活字印刷术的印刷母版。如果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涌动的活字印刷板表演,让人惊艳,那这些墨色字模更让人清晰地读懂了那段扑朔迷离的千年传奇。屋子中央的白炽灯下,坐着一位老先生,正戴着老花镜,端详着一个个小小的墨色木块,他便是省级非遗传承人徐世荣。今年73岁的徐世荣,是我县木活字印刷术的第4代传承人。他告诉记者,制作一个版需两个小时,即便一天工作16个小时也只能制作八个版。他每天与墨汁打交道,手上早已印满洗不掉的墨色文字。他说,喜爱是传承道路的基石。正是这份喜爱,让他诚心“困”于此地,完成这份沉重的任务。

  “木活字之所以得到传承,基本上是依赖姓氏族谱的修订。现在,全县只有我一家人还在从事‘谱师’行业。”他说,现在大多数年轻人都不愿意学习这门手艺,半年前好不容易才收到一个徒弟。

 (平阳新闻网 记者 宋淑莹 张啸龙 摄)

网络编辑:方裘裘

木活字印刷术—— 古老技艺 墨香犹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