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平阳网  ->  频道中心  ->  平报小记者  ->  菁菁校园行 -> 列表

走进宋桥小学雏菊文学社

2015年04月30日 15:24:32 来源:平阳新闻网

  

  小小的花儿,绽放着墨香的花瓣,蕴含着清润的气息,淳朴中透着一种内敛的雅致。蓝天下,那些随风摇曳的朵朵雏菊,托举着梦想,错落着诗篇,抹了一笔行走中的文学之旅。他们走在缀满菊香的文学田野,化笔为雨,浸润发芽的梦;他们亦如平凡娇小的雏菊,展开稚嫩的花瓣,散发纯真的美好;他们不忍搁笔,但愿化为花儿,落于宽阔的大地,凝结世间的墨色文字;他们是雏菊文学社的社员,用笔,用心,书写梦的飞翔。在这,花,开着,梦,行走着。

  宋桥小学雏菊文学社成立于1995年的秋天。那年秋日,点点暖意,徐徐微风,园内的雏菊朝着阳光微笑绽放,时而舞动,时而沉思,坚韧的气息点染整个校园,感染了老师和学生,欢乐的笑声,撒落不远处,操场上,花丛里……,悄悄地,散发出灵动隽永的馨香。1995年的《雏菊》印于报纸,2007年的《雏菊》发于社刊,并成立了雏菊文学社。雏菊文学社的创办人伍一会校长说,文学社的名字因雏菊而来,它是孩子们的展示平台和交流平台。望学生能做一朵雏菊,仰着脸,面对阳光,用旺盛的生命力,在知识的海洋里茁壮成长。文学社10来年的变迁,不仅仅是刊登形式的变化,更多的则是学生对文学的追求,那些稚嫩坚韧的身影努力灌溉着诗、梦、文学,焕发文字的魅力。翻开雏菊文学社的社刊《雏菊》,阳光与花儿泼墨而上,隐喻着不懈的梦想,其间的学生作品文字流畅,生动优美,想象力丰富,字、画的相融相合,撼动读者的心,足见写者的真挚真诚。

  据文学社主编张婷婷老师介绍,该校文学社活动不局限在学校范围内,他们努力为孩子创造更加自由广阔的文学天空。“每年出一期社刊,每个学期分三期,每期围绕主题展开文学社活动。如社员同读一本书,户外采风,撰写实践体会,制作文学书签、贺卡等形式,让他们走出教室,走出校园,与社会接触,与大自然融合。”张老师表示,让学生爱上文学,在文学里找到快乐的自己,听微风细语,和花朵闲谈,保持他们自由纯真的灵魂,是老师们的初衷及目标。办社多年来,在多位指导师和社员的共同努力下,文学社社员们多次获得市县级荣誉,如温州市“六城联创杯”中小学生作文大赛三等奖,平阳县2014年“微写作”大赛一二等奖, 2014年县小学生“画中有话”优秀作品一等奖等。这些荣誉里有着汗水,但更多的则是汗水背后,那浓得化不开的幸福,一种名为文学梦的美好。

  一间教室,一群社员,或看或谈或交流,各抒己见。虽是稚嫩的身影,却有着不亚于作家的文学气息。他们爱书,但不困于书,他们爱写作,但不框于格子里。来自该校三至六年级的22名文学社员,在聊天中,撇除了起初的陌生感,逐渐侃侃而谈,谈天,谈地,谈文学,更谈人生,纯真的思想,幽默的话语,机智的对答,妙语如珠,室内生花。在他们的眼里,世界一场浩瀚,一片花海,有着数不尽的美好,有着数不尽的快乐,唯有用笔才能捕捉记录下世间的美景。社员们表示,他们因文学而相识,因爱好相同而携伴为友。谈及入社后的活动光景,一社员说:“用纸片写下自己的文学感受或心得,然后随机发给其他社员,让他们听听我的心声,走进我的文学世界,以文会友,妙哉。”他表示,“文学漂流瓶”这个活动,大家都深有感触。就读六年级的金雨晴社员感叹道:“在社刊登出作品,拿到稿费的那刻,犹如烟花绽放上空,心情无法用言语表达。”他说,去年领过来的10元稿费,至今还存放于红包内。钱虽不多,却是最珍贵的礼物。

  谈及雏菊文学社未来的发展,张婷婷老师表示,希望让文学社的社员们,带动其他学生爱上文学,爱上阅读。同时,也希望能拓展文学社的规模,让更多的孩子能够参与进来,体会文学的魅力。接下来,他们将举办更多的文学活动,提高学生们的写作水平。让孩子与老师一起行走文学梦,让花持续开着,让彼此与雏菊文学社共同成长!

  校长伍一会寄语

  仿佛就在昨天的那个秋日,我们几个老师坐在一起聊天,其中的一位语文老师提起她班级中的一小女孩所写的文章感人,很有文采。于是,我们想给这些孩子一个展示和交流的空间,创办一份校刊的想法自然而生。取什么名呢?当时的窗外,几株菊花正开得灿烂,虽小却很有精神。“雏菊”就这样写在了校刊的封面上。

  从1995年至今(其中停办三年),《雏菊》从校刊长成了“雏菊文学社”,在老师们的精心浇灌下,“雏菊”长势喜人。今天,我们学校确立了“享受学习,快乐成长”的办学理念,雏菊文学社的天地更加宽广了。不囿于一个社团,孩子们自己在校园里发起了微写作比赛,组织了现场采访报道活动;不拘于一所学校,孩子们来到社区,来到山间,“采风”这个词从他们笔下流出;不在乎一些文字,在意的是孩子们在活动中收获到的体验成长……

  老师们精心设计,细心指导,扶正菊苗,施好菊肥,一心只为菊之茂,多年如一日,我们只做了“坚持”这一事。因为我们明白,这菊曾开在陶渊明的篱下,曾开在李清照的帘外,而今我们要让这菊开在孩子们的心上,清香隽永。

  写到这,鼻前似乎飘过数缕菊香。抬头望窗外,孩子们正活跃,就爱这一抹菊香。

 (平阳新闻网记者 宋淑莹 见习记者 黄晨希)

 

网络编辑:雷鹏

走进宋桥小学雏菊文学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