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平阳网  ->  新闻中心  ->  图片新闻 -> 列表

米塑,米粉团的祈福

2015年01月26日 11:25:30 来源:平阳新闻网

  米塑,是我县民间传统手工技艺,主要分布在昆阳、腾蛟、怀溪等乡镇。传说,春秋末期,孙武用米做成蟠桃状充寿桃为母亲做寿,米塑工艺就此展开。据记载,温州捏制米塑的民间习俗早在宋朝就已出现,有一千余年的历史。经过文化的沉淀和米塑师傅的才思,工艺流程日臻完善,与北方的“面塑”并称为我国食品塑作工艺上的双绝。

  平阳米塑,以煮熟的米粉团为原料,通过揉、捏、掐、刻等多种手法,调入不同食用色彩颜料,塑造出人物、龙凤、走兽和花鸟等。米塑作品大小不一,大的高达数米,小的只有二三厘米,常作为嫁娶礼品、祈祷祭祀、馈赠亲友等民俗节日中喜庆的信物。

  在宋桥一家喜丧事用品店铺内,47岁的陈思光是店铺的主人,家中制作米塑已有100多年的历史。陈思光16岁时,跟随外公学习米塑的技艺,至今已有31年。谈到第一次接触米塑,陈思光记忆犹新。“刚开始,外公给了我一堆泥巴,让我学做米塑。泥土脏了一身,却什么都没有做成,颇感无力。”朝夕磨练下,手指对泥土越发亲密,陈思光也从泥土换成煮熟的米粉,《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名著中的人物故事,在陈思光师傅的揉捏下,惟妙惟肖,一个个精湛作品就此诞生。出师后,陈思光一直从事米塑制作。“米塑对我来说,是一种恋旧,一种割舍不了的情怀。”陈思光表示,以前每到农历十月,订做米塑的人特别多。但随着观念的转变,订做的人越来越少。由于米塑制作繁琐,学习有难度,学习米塑制作工艺的人也渐渐少了。

  在街头,陈女士讲诉着对米塑的童年记忆,描绘她心中的温暖场景,“街角的小面人摊边,总是围着一群小孩,伸长脖子,看着米塑师傅像变戏法一样,一捏一刻间,唤出一个个无比生动的人物,有小仙女、小龙马,猪八戒等,那时的我总幻想自己也能捏一个,好骑着白马去天空看看。”陈女士笑着告诉记者,小时候在大街小巷里,总能看见老爷爷摆着一个小摊,在做米塑,现在很难看到这样的米塑摊了,只有在庙会才能见到。“我们男孩子可喜欢米塑了,兜兜没钱,但还是趴在小摊那里,久久不肯离去,望着自己心仪的孙悟空,恨不得立刻拥有一个。有时候,米塑师傅看着眼巴巴的我们,就会笑着送给我们一个,让我们解解馋。”在苏先生看来,那是最好的童年,现在只要看到米塑,就会买个给儿子。(平阳新闻网记者 宋淑莹)

网络编辑:方裘裘

米塑,米粉团的祈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