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平阳网  ->  新闻中心  ->  观点 -> 列表

从“老有所养” 到“老有善养”

2014年12月10日 15:35:47 来源:平阳新闻网

  鲍婷婷

  关爱今天的老人,就是关爱明天的我们。近年来,我县十分重视发展老龄事业,针对我县实际,为社区居民建设一座座家门口的“养老院”。今年11月,我县66个社区实现了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100座村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也计划年底前建成,让更多的独居老人能享受到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带来的关爱。

  据了解,我县总人口约87.9万,60周岁以上的户籍老年人有13.68万,约占人口总数的15.56%,其中,农村老年人口10.63万人,占老年人口的77.6%。面对老龄化和老年人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我县积极转变理念,不断探索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管理新途径。

  “居家养老”相对于过去传统的“家庭养老”而言,虽只是一字之差,却被赋予了全新的含义。它把社会化的服务引入家庭,是对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补充与创新。“这么多的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如果都交给政府,将是一个巨大的工作量,因此我们要引导民间力量,尝试居家养老新模式,因村制宜,建设“日间统一照料、夜间分散居住”的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满足最基本的服务需求。”县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该负责人说,下一步,我县将继续培育发展居家养老服务机构,计划年底前建成166家社区、村级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目前,我县各类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存在一些共同的问题,如服务项目相对单一,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一些照料服务场地狭小,专业服务人员缺乏等,“尤其是我县社区过大,一个社区居家养老难以辐射社区各地,满足老人切实需求。”为此,我县通过借鉴金华经验,决定把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重点放在“保基本”上来,也就是说,要保障大多数农村老人能够得到基本的养老服务。“基本”就是帮助解决老人最需要最期盼解决的吃饭、洗衣问题。

  据了解,我县目前已有的村级的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多由村居现有房屋、旧办公楼等修缮改建而成,较之新建机构,硬件建设投入较少,加上仅保障吃饭问题,大大减少了运行成本,每村都按照这个模式走的话,服务的老年人口就能增加很多,“许多80岁以上的老人对于养老服务要求不多,他们需要的仅是可以和一群同龄人一起吃饭聊天。”

  此外,我县居家养老的最大优势在于,民间慈善力量对农村养老的大力支持。“一些山区村居比较困难,老年人常常做一顿饭吃两三天。这些村集体经济虽然薄弱,但村里的能人不少,一说起养老,许多热心慈善的企业和能人便主动和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对接,捐款捐物。”

  老有所养,农村老人最难的还是吃饭问题,为解决这个问题,民间慈善力量必不可少,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国尊老敬老的传统观念深入人心,民间不缺慈善,只要给予重视和扩大宣传,强化慈善收支的透明度,就会吸引大批热心慈善企业和个人捐钱捐物,这不仅能解决一般老人的养老问题,减轻政府的负担,而且能够让农村老人逐步实现从“老有所养”到“老有善养”。

网络编辑:雷鹏

从“老有所养” 到“老有善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