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平阳网  ->  新闻中心  ->  快讯 -> 列表

干部应以“多重身份”走进群众中

2014年05月06日 16:24:26 来源:平阳新闻网

  实践是最生动的课堂,群众是最高明的老师,基层是最广阔的舞台。一名优秀的干部要能“上”也要能“下”。上能“架天线”,学习政策理论知识,吃透上级文件精神;下能“接地气”,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驻村连心”不仅更加有利于工作的开展,还有利于拉近干部与群众的距离,让我们真切地体会党的政策在群众中的反响。在走访中,我们扮演了“多重身份”。

  首先是亲人身份——“走亲戚”形式。以前与百姓交流得很少,尤其是对于我这个“山东妹子”,听不懂、说不出德清话,从心底里有一种跟百姓交流的恐惧,害怕群众会因为我的一口“普通话”而不理睬我。可是当我真正走进了他们中间,我发现这些并不是问题。在慰问困难群众的时候,我们拎着油跟米等生活必需品,看到百姓在门口的迎接,我感觉像是走进了自己亲人的家中,听到他们的境况,为他们的困苦生活而心痛,很想能用自己微薄的力量来帮助他们走出困境。走进每一户百姓家中,我们围坐在一起,聊着生活中的琐事,他们很客气地为我们端茶倒水,屋子里的笑声,我感觉他们就是我的亲人,像我家里的阿姨、婶婶,这样的形式自然就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他们也自然地将生活的情况告诉我们,会将困难寄予我们身上。

  其次是记者身份——“采访”形式。走访过程中,我们发现,我们的百姓很腼腆,我们就扮演起了“记者”刨根问底的身份,主动与他们搭讪,询问家中人口、生活来源等,开始我们会一问一答,并进行详细记录,慢慢熟悉起来,他们就会畅谈了起来,例如有次在五个妯娌的家中,他们家有18口人住在一起,他们的愿望是拍一张全家福,我们用自己的相机给他们拍摄,拍摄后,我们之间就熟悉了很多,他们会主动地谈他们工作的情况,一家人生活的乐事趣事。同时对我们目前的工作例如和美家园创建、“三改一拆”、“四边三化”等,群众的感受与反响进行调查,我们发现,群众对这些工作都表示支持与理解,最在乎、最关注的是“公平”二字,这也将是我今后做群众工作首先遵循的原则。

  第三是学生身份——学习实践。年轻干部中的很多人往往是毕业后直接到工作岗位,缺乏农村实践经验,在走进群众中有很多不了解、不明白的情况,在询问中要亲身体验农民劳作的艰辛,例如在中青班期间走访钟管传统丝织工厂过程中,我们走到车间看到村里打工者在黑暗噪音又大的车间中生产,我们也学习了缠丝过程,制作了丝棒,没过一会就出了很多汗,从车间出来,头晕脑胀,身体很不舒服,可是打工者每天都要在这种环境中坚持,我们明白我们的经济还不发达,不能给百姓更好的工作条件。我们所有的工作都要从百姓的利益出发,要向着逐步改善群众生活、工作条件努力。

  最后是干部身份——宣传政策。在走访过程中,百姓对拆迁补偿、环境等问题最为关心,可能由于我们在日常工作中的政策宣传还不到位,这次走访,我们就跟百姓宣传了相关政策,有的百姓会因为有些事情觉得政府办事慢,我们对工作的流程也进行了解释,由于我们目前的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让百姓在办事过程中等待时间较长也表示歉意,在交谈中得到了百姓的谅解。创业者对贷款方面最为关心,对相关优惠政策不够了解,我们会将了解到的大学生贷款政策讲给他听,并留下联系方式,全面了解政策后进行详细讲解,以便能给这些勇敢的创业者提供帮助。

  通过“多重身份”,我们会从多方面拉近与百姓的距离,消除初始的陌生感,让干部与百姓的心贴到一起,一方面,干部在制定政策、实施政策的时候,会将百姓的利益与感受多考虑一点,另一方面,群众在参与各项工作时,也将多理解干部一点,这样不仅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也让大家拧成一股绳,真正践行“团结就是力量”,为共同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网络编辑:谢芒芒

干部应以“多重身份”走进群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