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启动“十大历史文化名人”评选活动

  为了推进我县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创建工作,充分展示平阳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借历史文化名人效应,激发全县人民建设美好家园热情,近日,我县全面启动历史文化名人评选活动。
  
  据悉,本次活动是我县创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系列活动之一。由县委、县政府和县创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领导小组主办。活动采取以4:6的群众投票与评选组权重比例的形式,公正、客观地评选出10位平阳历史文化名人。活动时间从2011年1月起至2011年5月。参评对象为截至2010年12月31日前的已故名人,并以现平阳行政区域和以出生(或祖籍)在平阳的名人为主,以历史地理上为平阳所辖区域和在平阳长期生活或供职的外地名人为辅,并要求其必须在某一领域有重要成就,对中华民族或平阳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力,且历史背景清晰,史料真实、可靠,没有争议。

  另外,此次评选活动共分五个步骤进行,第一、推荐候选人阶段(2011年2月10日—3月20日)。期间将从首轮50位候选人名单中推选出25名进入第二轮候选,从中筛选公布18名正式候选人名单,并组织专家撰写候选人生平简介及其突出成就,由《新平阳》、平阳电视台等媒体进行统一宣传报道。第二、群众投票阶段(2011年3月21日—4月20日)。《新平阳》、平阳广播电台、平阳电视台、平阳新闻网开设《平阳历史文化名人评选专栏》,介绍18位候选名人,同时在县府大院、新闻媒体以及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门口设置选票栏;在全县各大书店、车站、报纸书刊亭等设置投票点,采集选票。开通平阳新闻网网上投票、平阳移动短信投票、选票邮寄等多种方式同步进行。第三、评选组投票阶段(2011年4月21日—4月30日)。所有平阳历史文化名人评选组评委对18位候选人进行投票。第四、整理选票阶段(2011年5月1日—5月10日)。截止4月30日24时,投票结束。5月1日—5月10日,在公证处的公正下,评选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将组织计票,剔除废票。将群众投票和平阳历史文化名人评选小组投票分别进行统计后得出两项有效数据。将18位候选人的得票数进行排名,最终得票排名前10位确定为正式候选人。第五、评选结果公布阶段(2011年5月11日—5月31日)。评选结果报县委、县政府审查通过,上报县人大常委会批准公布。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10位“平阳历史文化名人”当选名单。并提交由县创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领导小组及相关部门和新闻媒体组织宣传。

平阳历史文化名人评选活动办公室
联系人:林邦凯
联系电话:63722642 13958951066
地址:昆阳镇天来巷8号(平阳文化中心五楼)


平阳历史文化名人评选首轮50位候选人名单

1、一代高僧,南雁开山鼻祖:愿齐(五代)
2、抗金将领:黄友(宋代)
3、谏议忠训大夫:薛昌荣(宋代)
4、使金外交家:宋之才(宋代)
5、刚毅诗人:陈彦才(宋代)
6、洛学平阳始传人:陈经邦、陈经正(宋代)
7、治世名臣:萧振(宋代)
8、遗民诗人:林千之(宋代)
9、武举名臣:蔡必胜(宋代)
10、理学大师:薛凝之(宋代)
11、四朝贤臣:徐谊(宋代)
12、附马都尉:杨正臣(宋代)
13、武状元、副宰相:朱熠(宋代)
14、南宋大臣:周坦(宋代)
15、易学大师:朱元升(宋代)
16、爱国诗人:林景熙(宋代)
17、宋埠沙塘陡门建造者:吴蕴古(宋代)

18、山水画家:黄公望(元代)
19、儒学大师:史伯璇(元代)
20、明代大臣:汤宗(明代)
21、明代清官:蔡芳(明代)
22、明代大臣:吕洪(明代)
23、明代大臣:鲍辉(明代)
24、爱民清官:杜整(明代)
25、明代大臣:童器(明代)
26、超俗清官:王朝佐(明代)
27、至孝儒师:郑思恭(明代)
28、《乾隆县志》编修者:张南英(清代)
29、乡土诗人:张綦毋(清代)
30、清代学者:叶嘉棆(清代)
31、告御状雪奇冤的耕读书生:林钟英(清代)
32、篆刻名家:苏璠(清代)
33、太平天国将领:白承恩(清代)
34、金钱起义首领:赵起(清代)

35、温州鼓词名家、牛筋琴发明者:陈昌牌(清代)
36、慈善实业家:陈少文(近现代)
37、启蒙思想家:宋恕(近现代)
38、地方志学家、《民国县志》编修者:刘绍宽(近现代)
39、爱国教育家:黄溯初(近现代)
40、开垦南麂第一人:王理孚(近现代)
41、中国棋王:谢侠逊(近现代)
42、书法大家:张鹏翼(近现代)
43、数学泰斗:苏步青(近现代)
44、著名化学家:苏步皋(近现代)
45、山水画家:苏昧朔(近现代)
46、新闻巨子:马星野(近现代)
47、英语教育家:吴景荣(近现代)
48、解剖学家、医学教育家:张鋆(近现代)
49、革命烈士:叶廷鹏(近现代)
50、浙南红色根据地奠基人:郑海啸(近现代)


平阳历史文化名人评选第二轮26位候选人简介

一、愿齐
  愿齐:五代宋初高僧,南雁荡山开山鼻祖。他早年出家,受过具足戒,精心研究过佛教天台宗的止观圆融行门,被视为天台宗十止祖羲寂的三大著名弟子之一,师从禅宗法眼宗巨子德韶禅师发明玄奥,故禅宗中人又把他列为德韶法嗣。据《方舆胜览》载:愿齐“闻平阳明王峰顶有雁荡,天晴则钟梵相闻”,遂“杖锡寻访,结茅其间”。其后在吴越王钱俶热心帮助下,在南雁建立了普照道场,还在周围建了十八处寺院,遍布晓坑的穹岭,山门的小龙,晓坑的俞思坑和施岭涧东西一带,掀开了南雁开山史的第一页。同时吴越王钱俶以平阳县江南一乡的赋税收入来赡养这些僧徒。愿齐于太平兴国年间(976—984)圆寂。
二、宋之才
  宋之才(1090~1166),字廷佐,号云海居士,宋桥人,宋代使金外交家。徽宗政和八年进士,初授贵池主簿,历任京兆府学教授、校书郎、考功郎,后升国子司业。高宗绍兴十四年(1144),以权礼部侍郎出使金国。金主问:“宋大国乎?小国乎?”回答:“中国耳!”金主叹服。回国后,高宗抚其背说:“真乃宋之才也!”,并移官权吏部侍郎,因长子和妻子去世,辞官闲居,加授敷文阁待制,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后任泉州知州,转任衢州知州。绍兴三十一年致仕(退休)。孝宗乾道二年(1166)过世,享年77岁,谥号文简。著作有《云海弊帚》、《云海后集》、《三余录》等。
三、陈经邦、陈经正
  陈经邦、陈经正:鹤溪人,宋代理学家,洛学在平阳始传人。陈经邦,宋微宗大观三年进士,终迪功郎。经正,长期布衣。兄弟二人师从著名理学家程颐、程颢,为程门之高足。为慕伊洛之学,经正、经邦与兄弟经德、经郛四人不远千里,同往洛阳受业于理学家程颢、程颐。后学成归来,建南雁会文书院,设讲席传授洛学,自此开永嘉学派之先声,清代著名学者全祖望在《宋元学案》中指出:“平阳学统,始于先生兄弟”。陈氏兄弟著作多散佚,仅存《会文阁记》、《游南雁荡山》诗。
四、萧振
  萧振,字德起,萧江人,南宋高宗时名臣。他从小勤勉好学,由于品学兼优。曾被推崇为太学“三贤”之首。政和八年进士,历任秘书郎、监察御史、提点两浙西路刑狱、宗正少卿、侍御史、兵部侍郎等职。担任地方官职有:绍兴知府;湖州、台州、池州的知州;成都知府兼四川安抚制置使。他关心家乡公益事业,曾自己出钱在其家附近渡口修造大船,雇船夫摆渡,方便往来旅客,后人为纪念他,将其家乡改为萧家渡,因“家”、“江”方言同音,渐演成今日之“萧江”;他为官体恤民生,爱惜人才,虽有瑕疵,但不失为一位值得肯定和称颂的历史人物。《宋史》有传。
五、蔡必胜
  蔡必胜(1139—1203),字直之,昆阳人,南宋乾道二年武科状元,补成忠郎,授江东将领副东南十一将,知邵州。光宗即位,召为閤门舍人,迁带御器械,知閤门事。宁宗即位,出知池州,徙楚州、庐州。后以吉州刺史、提举崇道观致仕。为人品学识俱佳,不趋炎附势;为官颇有才干,关心百姓疾苦,重视教育和人才的培养,深受百姓爱戴。嘉泰三年(1203),宁宗想重新让他出知扬州,谁料诏令未下,他已病逝家中,享年64岁。南宋思想家叶适称其为“一代名臣”,人称“武举绝伦”。
六、徐谊
  徐谊(1144~1208),字子宜,亦字宏父,昆阳人。孝宗乾道八年进士。历任枢密院编修官、徽州知府、提举浙西常平茶盐司、吏部员外郎、刑部侍郎、工部侍郎等职。后因受到排挤,被贬为惠州团练副使。嘉泰二年,重获起用江州知府。开禧三年任建康府知府兼江淮制置使。嘉定元年改任隆兴府知府,死于任上,享年65岁。在学术上,于永嘉学派别学为一家,形成平阳学派。事见《水心集》卷二一《宝谟阁待制知隆兴府徐公墓志铭》;《宋史》、民国《平阳县志》有传。
七、朱熠
  朱熠(1192-1269),字明远,号肃庵,水头人。官至参知政事兼权知枢密院事(副宰相),是平阳历朝任职最高的官员。他出身书香门第,父亲朱伯魁,尚武好文;自小习武,臂力惊人,能挽二百斤的大弓,又爱好读书,是个文武双全的人。理宗端平二年,武科状元。为官卅年,历经三朝,为人刚正不阿,从政公正廉明,政治主张针对时弊,可惜都没能得到南宋王朝的坚决执行。《宋史》有传。
八、朱元升
  朱元升(?—1275),字日华,号水檐,水头人。嘉定四年右科(武科)进士。从小刻苦攻读,很有才华。但文场屡试落第,后改从右科,中嘉定四年武举进士,一生不得志,仅当过丽水、龙泉、遂昌、福建政和等县的巡检小官。但他不以为意,利用公余时间写了十卷《三易备遗》。此书的基本思想是根据《周礼》记载三易之说而加以立发,提出三易是由不同人而作,为不同时代所用,对易经的渊源和发展,进行剖释探讨,在前贤研究的成果基础上,作出创见性的发挥,对当时的经学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宋咸淳六年(1272),两浙东路提刑家铉翁得其书,惊为“绝学”,进献于朝。此外,他还热心家乡公益事业,出钱修了一条堤坝,将北山岙的涧水拦向东流,灌溉三桥(现水头)以东大片良田,解除历年的旱情。时人感念其功德,将这条堤坝称为“朱官堰”,至今当地仍受其利。事迹载于《东瓯诗存》和《宋元学案》,《宋史翼》(注:《宋史》增补)有传。
九、林景熙
  林景熙(1242~1310),字德阳,亦作德暘,号霁山,腾蛟人,南宋末期爱国诗人,他雄踞我国宋元之际诗坛,创作成绩卓著、最富代表性的作家,也是温州二千年历史中成就最高的诗人。咸淳七年(1271年),由上舍生拜褐成进士,历任泉州教授、礼部架阁、进阶从政郎,宋亡后不仕,隐居于平阳白石巷。元世祖二十二年(1285),江南释教总统杨琏真珈发掘绍兴宋室六帝陵及大臣墓101所,抛弃其遗骨。当时他激于爱国义愤,约同乡人前往收拾骸骨,葬于兰亭附近,移植皇陵冬青树作为标志,并作《冬青花》和《梦中作》四首,以记其事。这种热爱祖国,反抗民族压迫的行动,深受称赞。清朝《四库全书》中,乾隆曾御批:“霁山先生采药拾骸,震耀千古,而其诗文风骨高秀,亦乃宋末所稀。”他那忠贞爱国的民族气节和光彩照人的爱国诗篇,时至今日仍然光彩耀目,熠熠照人,赢得中华民族的子孙万代的无限敬仰,历代当局和人民为了纪念他,多次为他建祠、立碑、修坟。著作有《霁山集》。
十、黄公望
  黄公望(1269-?),字子久,号一峰道人、净墅、大痴或大痴道人,平阳人,寓居浙西(今苏南,上海一带),晚年回到平

阳,元代著名山水画家,明人将他与吴镇、王蒙、倪瓒合称以他为首的“元季四大家”。曾做过小吏,因受累入狱,出狱后隐居江湖,入道教全真派。工书法,善诗词、散曲,颇有成就,50岁后始画山水,自成一家。其画注重师法造化,常携带纸笔描绘虞山、三泖、九峰、富春江等地的自然胜景。以书法中的草籀笔法入画,有水墨、浅绛两种面貌,笔墨简远逸迈,风格苍劲高旷,气势雄秀。因其作品出意清标“超凡俗”,深受明清时士大夫文人喜爱推崇。传世作有《写山水诀》、《大痴山人集》。
十一、史伯璇
  史伯璇(1299-1354),一作史伯璿,字文玑,号牖岩,钱仓人,元代儒学名家,誉称“东海大儒”。反复研究《四书》和朱熹学说达三十年,订正当时对《四书》的不当注疏,著《管窥》(《四书简窥》)十卷。他精思善学,对天文、地理、历学、算术也很有研究,都达到“博涉能通”。如对日蚀、月蚀作了非常通俗的阐述。他说:“月掩日为日食”,把张衡的“暗虚”说和朱熹的“同度同道”说,解释得清清楚楚,比明代万历年间欧洲人传入的地影说早了一百多年。主要著作有收入《四库全书》的《四书管窥》、《管窥外编》。诗文集《牖岩遗稿》曾散佚,后人重新搜集篡辑,改题为《青华集》。
十二、张南英
  张南英(1702 - ?)字北学,号渠西,别号中亭,昆阳人。清雍正十年举人,翌年成进士。乾隆三年受命去贵州,历任瓷安、平越、清平等县知县,皆有政声。不久便致仕归来,年七十余而卒。张南英归来后所做的第一件大好事就是编修《平阳县志》(俗称乾隆志)。乾隆《平阳县志》编修历时一年多,成书二十卷,于1758年完成,深得当时许多人的好评。该《志》由康熙三十年(1694年)开始,记事时间共63年,全书约50万字。张南英晚年应知县何子祥的聘请,主持崇正书院。著作除乾隆《平阳县志》外,还著有《中亭集》,大多已遗失。
十三、张綦毋
  张綦毋,字大可,号潜斋,昆阳人。在其父张南英的影响下,好古博览,曾就学于杭州敷文书院,并从钱塘桑调元学诗,所作古近体诗气魄雄伟,卓立不同流俗,在当时温州地区诗人中无可比肩。但最能显示他独特诗风的是《船屯渔唱》,共收绝句(实为竹枝词)103首,内容网罗了平阳的佚史、乡贤、山水、名胜、风习以至土特产等等,所写生活场景生动鲜明如画,而且很有民俗学的价值。著作有《潜斋诗抄》、《船屯渔唱》等。
十四、陈少文
  陈少文(1857—1934),名承绂,字维黼,顺溪镇人,清末民初著名的实业家、慈善事业家。他家富资财,乐善好施,一生为开发南雁景区、振兴家乡实业与发展当地文化教育事业鞠躬尽瘁。他开发南雁,析产捐金倡建会文书院,人们推誉其为“南雁主人”。他在顺溪兴办“益智高等女学校” 是平阳最早的女子学校,他兴办实业热心公益,鉴于乡里人多地少,不经营副业难以谋生。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在顺溪另建两座新窑,专门烧制碗、盘等日用陶瓷,销路畅通,声名大振。1915年,在平阳知事张朝辅邀请下,陈少文担任了县创业所所长和农商会会长,举办蚕桑讲习班,邀请专家传授栽桑养蚕知识,终使平阳一度成为温州蚕桑事业最发达的地区,丝织品曾选送当时在上海举办的“万国博览会”展出并获佳奖。
十五、宋恕
  宋恕(1862-1910),初名存礼,字燕生;改名恕,字平子,号六斋;后又改名衡,万全镇人,是我国近代启蒙思想家;与陈黻宸、陈虬并称“东瓯三杰”,又与章太炎同被誉为“浙江两奇才”, 李鸿章称其为“海内奇才”,谭嗣同誉为“后王师”。他自幼聪颖,读书甚勤,善于独立思考,是维新变法时期古文经派变法代表,曾与康有为、梁启超、郑观应等维新派人士畅议国事,成为上海维新派的理论核心人物。在《六斋卑议》等著作中,宋恕亮出了“著书专为世界苦人立言”的想法。他抨击程朱理学,主张变法维新、设立议院、开设报馆、兴办学校、振兴工商等,确立了托古改制的思想体系,其见解既不乏鲜明的批判性,又蕴含务实的前瞻性和建设性,成为早期维新派的代表人物,在晚清民初的维新思潮中,宋恕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他事前著作繁富,有20余种,惜大半散佚。胡珠生辑编《宋恕集》上下册(1993年中华书局出版)列入“中国近代人物文集丛书”。生平事迹详见苏渊雷撰《宋平子评传》(1943年重庆正中书局版)和陈镇波著《宋恕评传》(浙江人民出版社2010年2月版)。
十六、刘绍宽
  刘绍宽(1867—1942),字次饶,号厚庄,江南白沙(今属苍南)人,1916年移居昆阳白石街。刘绍宽先生系近代浙南地区杰出的教育家和著名学者、一代经学大师、地方志专家,是平阳第一中学、温州第一中学和白沙小学等早期学校的创始人,苏步青、夏鼐、郑振铎、高觉敷等大批知名学者都出自他的门下。他曾任平阳龙湖书院山长、温州府学堂监督、任平阳县教育会会长、浙江省立第十中学校长,温州籀园图书馆馆长等职。他潜心纂编的民国《平阳县志》被誉为“近代地方志中佳本”。遗著有《厚庄文钞》、《诗钞》、《厚庄诗文续集》以及《厚庄日记》等。
十七、黄溯初
  黄溯初(1883-1945年),原名冲,字旭初,后改名群,字溯初,郑楼人,近代实业家、教育家。早年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学法政,结识康有为、梁启超,赞成戊戌变法。戊戌失败后,积极参加辛亥革命,先后为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的浙江代表、南京临时参议院的议员、苏浙皖矿务署署长。1915年拥护云南蔡锷反对袁世凯复辟。对推翻清朝封建帝制,建立民国,作出了贡献。他受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极深,认为振兴中华,必先振兴实业,发展普及教育,回国后先后创办了瓯海医院、温州师范学校,并被追认为温州大学创办人,对温州的文化教育事业的作出了不可磨消灭的贡献。此外,黄岩密橘和无核瓯柑也是他从日本引进培育推广的。著作今辑为《黄群集》。
十八、王理孚
  王理孚(1876-1950),鳌江人,开垦南麂第一人,自称“海外虬髯”。早年深受维新运动影响,辛亥革命后,曾任浙江省都督府民政秘书、鄞县知事。因对官场深感失望,民国后弃官返乡。1902年,他与陈仲芸等人创办鳌江第一所新式学校—— 鳌江公学,被推为首任校长。1912年,他创办南麂渔佃公司,开发南麂岛,苦心经营20年,使南麂岛从寥寥数十人的渔村发展成一个万人乡。他师从刘绍宽,自垫经费历时10年,协助编纂《平阳县志》99卷31册,完成清乾隆以来平阳第一部县志,亦是全国著名县志之一,为弘扬家乡文化作出贡献。

他兴建鳌江码头,使鳌江千百年来封闭落后的“舮艚头”变成了当时浙南进出口贸易重镇。著作有《海髯诗》。
十九、谢侠逊
  谢侠逊(1888-1987年),原名卿元,凤巢人,是现代中国象棋运动的开拓者、爱国象棋家。他自幼聪明勤奋,酷爱象棋,四岁初知象棋门经,六岁领悟棋理,九岁通晓棋谱,十岁全县称雄,十三岁与温州棋魁陈笙战成平手,名噪东瓯。1918年,在上海力挫群雄获全国象棋个人冠军;1928年被全国棋界拥推为全国棋坛总司令,誉称“中国棋王”。1929年至1931年,三次国际象棋大赛中,斩关夺隘,势如破竹,连连夺冠,扬威世界。抗战期间,作为国家特使赴南洋诸国,以弈棋宣传抗战,募捐支持抗日,并动员3000余华侨青年归国投身抗战,为我国神圣的民族解放大业作出贡献。周恩来总理曾赞誉他为“爱国象棋家”,百岁寿诞时,时任上海市长的江泽民题词“百龄棋手,永葆青春”以示祝贺。他一生著作甚丰,有《国耻纪念象棋新谱》、《象棋谱大全》(12册)、《象棋指南》等29本象棋专著传世。擅于对联,所作联语多与象棋有关。
二十、苏步青
  苏步青(1902-200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杰出的数学家、教育学、社会活动家,被誉为数学王,与棋王谢侠逊、新闻王马星野并称“平阳三王”。曾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多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大代表,第五、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七、第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和民盟中央副主席等职。主要从事微分几何学和计算几何学等方面的研究。他发现四次(三阶)代数锥面,在国内率先研究K展空间理论;在仿射微分几何学和射影微分几何学研究方面取得出色成果,在一般空间微分几何学、高维空间共轭理论、几何外型设计、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等方面取得突出成就,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他注重教书育人、言传身教地实施素质教育,将毕业精力无私地奉献给了人民的教育事业,为我国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数学人才。数学专著丰硕,主要代表著有《微分几何学》、《射影曲线概论》、《射影曲面概论》等。
二十一、苏昧朔
  苏昧朔(1900-1966),字融和,号睡螺居士,昆阳人(咸丰年间,祖上从腾蛟迁居鳌江,再迁县城西坑口),为平阳“三苏”之一,多产人物画家。他画作题材广泛,曾得刘海粟、姜同书等名师指导,先攻西画,后攻国画。当代名画家刘旦宅、林曦明等为入室弟子。工画人物,融西洋技法于国画之中,擅长民间风俗画,师法上官周、黄慎,能诗工书,每画必自题,于文史哲有较深的造诣,诗、书、画三者俱佳,被誉为“温州派人物画鼻祖”。他的佳作《乞丐图》,画出了旧社会人民的不幸,是一幅倾注了他强烈爱憎感情、脍炙人口的佳作。自编《睡螺诗集》17册。
二十二、马星野
  马星野(1909-1991),原名允伟,读小学时改名伟,万全人,新闻学者、中国杰出的新闻教育家。旅美时,取“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中“星野”二字作为笔名,名随文传,此后便成为正式用名。1934年毕业于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回国后任教于中央政治学校,并筹建新闻系任主任;1942年兼任国民党宣传部新闻事业管理处处长;1945年抗战胜利后,出任南京《中央日报》社社长,后又调任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第四组主任,主管宣传;1957年出任台湾当局联合国大会代表团顾问;1959年出任驻巴拿马“大使”;1964年任中央通讯社社长;1972年当选台湾“中国新闻学会”理事长;1984年4月,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授予他“杰出新闻事业终生服务最高荣誉奖章”。他一生从事新闻传播工作,被誉为新闻巨子、新闻王,与棋王谢侠逊、数学王苏步青并称“平阳三王”。著作有:《新闻学概论》、《言论研究》、《新闻的采访与编辑》、《中国新闻记者信条》等十余种,并译为外文,在国外发行,备受关注。
二十三、吴景荣
  吴景荣(1915—1994),昆阳镇人,清华大学毕业,留学英国利物浦大学,专攻英国文学,获文学硕士学位,外交学院终身教授,著名学者、教育家。和许国璋,王佐良一道,称为“英语三大权威”。曾被评为北京市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外交部优秀党员,并任全国政协五、六、七届委员,外交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共外交学院委员会委员,北京市高等院校学衔评审委员会委员,全国英语教学研究会副会长,全国翻译协会理事等。曾出访英国伦敦,名列多种世界名人录。主编有《英语基础教材》、《汉英辞典》、《当代英文散文选读》、《英国自学课本》(共四册),与他人合编有《精选英汉汉英词典》等。此外,还参加《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和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集等重要文献的英译和审校工作。
二十四、张鋆
  张鋆(1891-1977),鳌江人,中国解剖家,医学教育家。曾任河北大学医学部、湖南湘雅医学院、上海医学院、上海东南医学院授。建国后,历任中国协和医学院、首都医科大学、中国医学院实验医学研究所教授、系主任、所长,中国医学院副院长,当选为中国解剖学会理事长、中华医学会理事,是全国人大北京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常委。他自1911年起从事医学教学工作,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曾从事过人脑沟回、胚胎结构和组织化学等方面的研究。主编过《人体解剖学》等,他主编的全国医校教科书《人体解剖学》,用作全国高等医学院校解剖学通用教材。
二十五、叶廷鹏
  叶廷鹏(1889—1941),中共党员,革命烈士,万全人,是中国共产党浙南委员会创始人、浙南地区早期革命领导人、浙南农民运动领袖,被浙南农民称誉为“老大哥”。1927-1930年领导了浙南农民武装革命,曾组织万全农民赤卫队数百人,配合红十三军攻打平阳城。曾担任中国共产党浙南委员会书记、浙南红军游击队队长等职。1937年春,刘英带领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机关进入北港,叶廷鹏主动接受省委对其领导;抗战爆发后,他随刘英在浙南坚持斗争,1939年7月参加了中共浙江省“一大”会议闭幕式,并在大会发言;1941年11月在平阳被捕牺牲。
二十六、郑海啸
  郑海啸(1900—1987),中共党员,原名志权,参加革命后,曾用化名侠山、小觉等,群众昵称“老海”,凤卧镇人,是浙南红色根据地奠基人之一、浙江省第一次党代会代表。坚持革命斗争几十年,任中共平阳县委书记长达14年(1935--1949年),全家为革命牺牲3人(胞弟、妻子和大女儿,其中大女儿郑明德牺牲时年仅16岁,被誉为“浙南刘胡兰”)。解放后历任平阳县人民政府筹委会主任委员、温州专员公署专员,浙江省民政厅副厅长、党组成员,浙江省人民政府视察员,浙江省政协委员、常委等职。1987年在杭州病故,著有《郑海啸回忆录》。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浙0037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60215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3
浙新闻办[2001]18号 平阳新闻网 版权所有 平阳县新闻信息中心主办 浙ICP备06031975
Copyright © 2011 www.wzpy.cn All rights Reserved